帮扶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八年教育接力

2017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周理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成为一名广西定向选调生,申请到南宁市马山县古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今,他和选调生团队帮扶的学子们不仅完成学业,更有人追随他的脚步,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这场跨越八年的教育接力,不仅改变了众多学子的命运,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周书记,我家福雨的学费和生活费确实是个难题,但是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想办法给他筹钱的。”2017年,第一次到访覃福雨家时,覃福雨爷爷佝偻的背影和覃福雨迷茫的眼神,让周理整夜未眠。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先拿着,只要你肯读书,我们会想办法资助你上完大学,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周理把钱塞进覃福雨手里。对覃福雨而言,这不仅是经济援助,更是巨大的鼓舞和信任。

周理和选调生团队第一次到覃福雨家时的合影。

而周理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他深知,点燃一盏灯远远不够。那些年,他建起马山县第一个乡村生态污水处理厂、第一个乡村多功能综合楼、第一个乡村足球场;引进了两位专业支教老师,教室里第一次响起了标准的英语发音;当冬奥会冠军的视频连线接通那一刻,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光。

本科毕业后,覃福雨又拿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周理。电话那头,周理和选调生团队为他喝彩,希望他继续努力,永不放弃,未来点亮更多人。

2024年7月,正在河池市东兰县金谷乡隆明村为产业发展忙碌的周理接到一个电话。“周书记,我考上广州大学人工环境工程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了。”覃福雨简短一句话的背后,是周理的坚守与蜕变。

博士拟录取后,覃福雨去看望周理,周理鼓励他努力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在最近一次通话中,覃福雨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传递这份光热,点亮更多大山孩子的梦想。

如今,覃福雨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故事已是当地教育帮扶的典型案例。“乡村振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帮扶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每一颗被善意浇灌的种子,终将撑破命运贫瘠的土壤,向更广阔的世界伸展枝蔓。”周理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155 记者:陈艳华 通讯员:黄桂芳 陈聪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