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文火爆出圈原因 网络作家为讲好广西故事纷纷建言献策

“为什么会火爆出圈?因为文章书写的情绪一直强烈,让读者产生一口气读完的欲望。”“一定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广西的山水很秀美,要写好身边的故事”……7月2日晚,广西网络作家文学沙龙活动在漓江书院未来方舟店举行。40位广西网络文学作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兼具市场竞争力与文化深度的“网文桂军”新名片。

此次活动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办。 在主题分享环节,画骨师、烛、离人望左岸、小楼听雨、昭扶阳5位知名网络文学作家以“‘网文桂军’共绘网络文学新篇章”为主题,就爆款作品打造、现实主义题材书写、作品影视转化等创作与传播话题分享心得,交流行业动态,共同探索网络文学发展新路径,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从左到右依次为:昭扶阳、离人望左岸、烛、画骨师、小楼听雨。

在自由交流环节,网络作家们结合个人创作经历和写作经验,深入探讨了网文市场机遇、创作规律以及网文改编等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在创作中必须坚守文化自信,强化创新意识,尤其要注重进行IP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探索网络文学书写的无限可能,从而持续提升广西网文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网络文学作品以及转化的影视作品,以有力、有效、有声、有色的独特传播方式,展现广西奇山秀水,挖掘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文旅资源,助力塑造广西文旅新名片。一批网络文学作品以生态文学与民族共同体叙事引发广泛关注,IP转化率显著提升,衍生出微短剧、动漫等多种形态。对此,参加活动的作家们认为,广西可以依托民族文化资源、非遗元素,推动网络文艺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载体”。首先,强化非遗IP开发与文旅融合深度合作,以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广西代表性元素,如绣球、铜鼓、壮锦等元素,打造系列短剧,构建“文化符号—故事创作—衍生消费”链条。其次,强化广西本土特色,捕捉及打造山水、民族、海洋、边境等数字资料库,并向影视企业及影视创作者开放。第三,打造“汉语—英语—东盟小语种”翻译制作链,将广西出品的网络文艺作品译制成不同语种向国际传播。

据了解,广西目前有1000多名网络文学作家,其中已有8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46人加入广西作家协会。他们在全国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工业发展、红色历史、科幻想象、海洋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个领域,众多作品被成功改编为影视剧、有声读物、漫画等形式,使“网文桂军”成为一支备受瞩目的新生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5 图片:李宗文 记者:李宗文 编辑:李璐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