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为了这场文学的守候”——《泥潭》新书分享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分享会上播放了第二届漓江文学奖现场回顾视频和刘楚昕履历介绍短片。随后,刘楚昕与主持人进行对话访谈,就文学创作的灵感、人物的塑造以及作品背后的主题寓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活动还设置了读者互动环节和新书签售活动,现场读者排起长队,手捧《泥潭》,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等候签售。
读者杨旭在参加当天的分享会和签售活动后感到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刘楚昕在获得漓江文学奖时所讲述的自身故事非常感人,我今天也买了一本《泥潭》,打算今天晚上回去之后就把这本书看完。”“刘楚昕追逐了20年的文学梦,《泥潭》也是反复打磨了多年才在今年获奖,这种坚韧的精神非常打动人。”读者陈香霞表示。
刘楚昕1991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现在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刘楚昕凭借长篇小说《泥潭》摘得虚构类奖项。颁奖典礼上,刘楚昕追忆已故女友的哽咽发言感动了许多网友。
《泥潭》以武昌起义为背景,讲述了湖北没落旗人恒丰、端瑞,以及社会新力量革命党关仲卿等被社会动荡裹挟时的纠葛与迷茫,时间跨度三十余年。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生存困境。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角色,并无绝对主角,均以群像式手法叙事,人物看似独立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本尝试多种叙事手法——闪回、解离与复调,将文本置于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通过回溯历史碎片,呈现了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自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