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相继将中华田园犬移出禁养名录,标志着城市养犬管理政策迎来重大转向。这一变革绝非简单的名录调整,而是城市治理从粗放式管理迈向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体现。过去,中华田园犬因“基因不稳定”“攻击性强”等未经充分验证的理由被长期禁养,而最新科学研究与实证数据已彻底推翻这些“偏见”。
中华田园犬的“解禁”绝非放任自流,而是以更精细的制度设计替代粗放的禁令。如广州将养犬管理区域划分为“一般管理区”和“严格管理区”,实行差异化管理;深圳在中华田园犬解禁后,通过严格执行拴绳、清理粪便等规范,确保田园犬伤人事件未显著增加。这种“解禁+严管”模式,体现了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当然,权利与责任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养犬人在获得饲养中华田园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与之匹配的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要求,也包括对社区和谐、公共安全的积极维护。“解禁”的核心在于“重责任”,这就需要更文明的养犬行为,无论饲养何种犬只,这些行为都应被严格约束和遵守,这是文明养犬的底线,也是社会广泛接纳中华田园犬最基本的要求。
中华田园犬的“解禁”浪潮,折射出中国城市治理从“一刀切”向“精细化”的深刻转型。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的实践表明,基于科学证据和文化理解的政策调整,能够有效平衡公共安全与公民权利。解禁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全社会能否形成“科学养犬、终身负责”的共识。每一位养犬人都应牢记:解禁赋予的选择权,对应的是更重的社会责任,唯有政府精细管理、公民自觉守法、社区积极共治,才能实现人、犬、城市的真正和谐。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