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过敏症状,你读懂了吗?

夏日野餐的花生酱三明治刚入口,孩子突然面色发紫呼吸困难;换季大扫除后,鼻腔像被无数羽毛挠动般喷嚏不断;就连戴着新买的项链,脖颈都泛起刺痛的红疹……这些看似偶然的瞬间,实则是过敏这个“隐形杀手”在暗处作祟。

每年7月8日的“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都在提醒人们:过敏绝非简单的皮肤瘙痒或偶尔打喷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过敏,记者采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徐江燕,解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密码。

“熟悉又陌生”的过敏症状

42岁的林女士每到夏天就如临大敌。别人享受着海滩与冰饮,她却要裹紧长袖、撑开遮阳伞——因为日光性皮炎的折磨,让她在户外多停留20分钟,手臂就会冒出密密麻麻的红肿水泡。8岁的乐乐则被牛奶过敏改变了生活轨迹,三岁生日误尝的一口奶油蛋糕,让他喉咙瞬间肿胀发紫,全身布满荨麻疹。从此,冰淇淋成了他眼中的“危险物”,甚至开始抗拒社交,生怕再次遭遇可怕的过敏反应。

“这些真实案例,正是过敏对生活影响的缩影。”徐江燕介绍,常见的特应性皮炎、急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会带来皮疹、瘙痒、鼻塞、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过敏疾病,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类型。比如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小肠结肠炎和肠病,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表现为便血、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这些症状容易与普通肠胃疾病混淆,家长需格外警惕。此外,生活中常见的化妆品、金属饰品、橡胶制品,也可能成为引发皮肤过敏的“罪魁祸首”。

过敏“小怪兽”从何而来?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双重暴击’的结果。”徐江燕解释道。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孩子患过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就好比身体里埋下了“过敏种子”。临床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孩子过敏的发生率约为30%—50%;若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这一比例可高达70%—80%。“若父母患有过敏性鼻炎,孩子鼻腔黏膜的免疫反应可能天生就较为敏感,遇到微小刺激就容易‘拉响警报’。”

环境因素是激活过敏反应的“催化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无处不在。春季,漫天飞舞的花粉可能让过敏性鼻炎患者喷嚏不断;家中的床垫、沙发深处藏匿的尘螨,会悄悄引发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瘙痒;宠物猫、狗的毛发及皮屑更是不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导火索”。此外,烟草环境的刺激也不容小觑,二手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使过敏更容易发生。在公共场所,频繁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也会增加接触潜在致敏原的风险,例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霉菌、他人衣物残留的洗涤剂化学物质等。此外,食用鸡蛋、牛奶、花生、坚果、小麦、豆制品、鱼虾、贝类等易敏食物,也可能会引发过敏现象。

打好预防过敏性疾病 “组合拳”

“预防过敏,需要多维度的‘组合拳’。”徐江燕强调,生命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顺产能帮助宝宝获取母体产道的有益菌群,这对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非常关键。”徐江燕强调,同时坚持母乳喂养也很重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宝宝抵御过敏的第一道防线。此外,在婴儿4—6月龄时,要及时、科学地添加辅食,帮助宝宝逐步适应不同食物,从而降低食物过敏的风险。

在环境管理方面,徐江燕建议避免饲养宠物,因为宠物的毛发、皮屑等容易成为过敏原,在家中积聚。保持室内清洁也很重要,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容易藏匿尘螨的物品。此外,尽量让孩子远离烟草环境。增强自身抵抗力也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徐江燕鼓励孩子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合理安排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对孩子的健康同样重要。在流感高发期,建议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这样既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也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40 记者:罗颢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