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不少市民选择通过游泳来防暑降温。记者 何璨汐 摄
连日来,广西持续高温,游泳成为不少群众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然而,游泳时若不注意安全细节,极易发生溺水事故。7月7日下午,一名18岁的外地男子在南宁一水域游泳时不幸溺水,经救援人员数小时搜救才被打捞上岸。该事件再次敲响安全警钟,提醒市民游泳时务必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悲剧发生。
据了解,该男子为钦州某中专学校学生,事发时与两名同学结伴游泳,3人均未携带救生装备,且不熟悉水域情况。目击者称,该男子在距离岸边不到5米处突发溺水,同伴因紧张未能第一时间有效呼救,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救援时机。南宁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黄梦涛表示,事发水域存在“断崖式”水深变化,岸边看似平缓,但稍向外游便可能踩空,水深骤增易引发意外。
7月8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相关部门已在该水域多个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但仍有不少市民忽视风险下水游泳,部分市民甚至未佩戴任何救生装备。市民卢先生现场演示时指出,离岸仅3米左右的位置水深突然增加,且水流较急,若未做好防护措施,极易发生危险。
“部分年轻人安全意识薄弱,对水域风险认识不足,甚至拒绝听从安全劝导。”南宁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桨板救援队副队长梁国柱提醒,防溺水重在预防,市民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正规场所,切勿在危险水域擅自下水。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携带必要的救生设备,确保自身生命安全。如遇他人溺水,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暑期已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市民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务必牢记“安全第一”,通过科学防护和理性判断,最大限度降低溺水风险。生命只有一次,切莫让一时疏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