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的南宁市南湖公园,晨练的市民还没散尽,树荫旁的空地上已铺开一片“晒背阵”。老人们搬来小马扎,后背对着初升的太阳,闭目养神时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年轻白领趴在瑜伽垫上,手机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裸露的脊背被阳光镀上一层暖金色。小暑刚过,三伏天将至,南宁人正用最朴素的方式,拥抱这场 “日光养生课”。专家提醒,晒背是个好的养生方法,但一定要科学晒背,才能借助太阳的能量,让身体更健康。
公园里的“日光浴”,夏季晒背成养生新时尚
在凤岭儿童公园的草坪上,几位宝妈带着孩子晒背,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戏,妈妈们则趴在瑜伽垫上,后背朝向太阳,聊着家常。“听老人说三伏天晒背好,最近吹空调太多,试试能不能把寒气逼出去。”家住附近小区的王女士一边说,一边调整姿势,让阳光能更均匀地照在背上。
小区的屋顶平台也是晒背的好去处。家住青秀区某小区的陈大爷,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屋顶,铺上一块垫子,脱掉上衣,静静地晒上半个小时。“以前总觉得晒太阳会晒黑,现在才知道晒背对身体好,这几个月下来,感觉骨头都硬朗了,睡眠也变好了。” 陈大爷笑着说。
无论是公园的树荫下、小区的空地上,还是自家的阳台、屋顶,市民们都在享受着晒背带来的惬意。阳光洒在他们的背上,仿佛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医生科普:晒背是中医推崇的“天然补阳法”
“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晒背,是一种特别好的养生方法,中医把它叫做‘天灸’或‘日光灸’,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体质。”南宁市名中医、南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罗莎解释说。
阳气是人体的“小太阳”,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活力。现代人常常待在空调房里,吃生冷的食物,熬夜,这些习惯都会导致阳气不足。而晒背是一种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补充阳气。中医认为,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晒太阳,尤其是晒背,能直接给这两条经脉补充阳气,让身体更加温暖和有活力。
在三伏天,阳光的温热之力不仅能让人感觉温暖,还能帮助我们驱散身体里的寒气和湿气。中医常说“寒湿是万病之源”,很多慢性病、关节痛、妇科问题、过敏性疾病等都和体内寒湿过重有关。晒晒后背,能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排出寒湿。阳气充足还能推动血液运行,让血脉畅通,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寒凝血瘀导致的疼痛、手脚冰凉等问题。阳气中的“卫气”就像身体的“卫兵”,能抵御外来的病菌。多晒背还能增强免疫力,让人更不容易感冒生病。
此外,罗莎还表示中医认为“心为阳中之阳”,充足的阳气有助于心神的安定和舒畅。适度晒太阳本身就能改善情绪,缓解抑郁焦虑。这和西医认为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合成,让人感觉开心的观点是一样的。
晒背有讲究,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晒背虽好,但不适合所有人。”罗莎提醒,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就容易手心脚心发热、盗汗、口干,晒背会加重内热;阳盛实热的人,比如正在发烧、口舌生疮、便秘,更不能晒。高血压患者经历高温暴晒会使血压升高,非常危险。有光敏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或者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晒太阳会引发皮肤过敏,加重病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温暴晒会给心脏增加负担,容易诱发急症。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年老体弱的人、孕妇、婴幼儿也不适合晒背。“要是晒完觉得心慌、头晕、恶心、烦躁,或者皮肤灼痛,那肯定是身体在警告你,赶紧停,到阴凉地方补充水分。”罗莎强调。
怎么晒背才科学有效?罗莎表示,首先时间得选好,最好清晨七点到九点或傍晚四点到六点。这时候阳光温和,紫外线里容易晒伤皮肤的UVB少,有益的UVA多,既能补阳,又不容易把皮肤晒伤。千万别在太阳最毒的时候晒。季节上,三伏天晒效果最好,符合冬病夏治的道理,其他季节只要阳光温和也能晒。
其次晒背时长也有讲究,罗莎建议从五到十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二十到四十分钟,每周三到五次。地点选避风、空气流通处,如阳台或公园树荫边。晒时背要直接暴露,但需保护头部、眼睛,其他部位可适当遮挡或涂防晒霜。晒背的姿势可根据自身舒适度随意调整,坐着或趴着都行,保持放松。晒前后要补水,喝温水或淡盐水,避免冰饮。晒后一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吹空调或洗冷水澡,补充水分和津液,吃清淡食物,保持心情平和。“如果晒完背后觉得困,就小睡一会儿,保持情绪平和,别做剧烈运动,多留意晒完身体的反应,就知道自己适合怎么晒,下次好调整。”罗莎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