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揭幕。“六盘山下 固原礼·物”大集也同时在上博东馆广场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上海市民有望穿越古今,感受宁夏固原上万年灿烂文化。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南连接关中平原,西通河西走廊,北邻大漠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带,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编织成一幅绚丽的文明织锦。固原历史上的西周到隋唐时期,是文化交融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各类文物将为观众打开一扇探寻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窗户。
本次展览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和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原州区文物管理所甄选300余件来自宁夏固原地区西周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精品,汇集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精美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61件,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最新考古出土未定级文物25件。展览通过“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三个部分,不仅展示出古代固原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更以丰富的文物类型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特征。
展览第一部分“铸礼大原”以固原两周时期的文物为主,结合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展现礼乐文明在固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此地的交融与发展。第二部分“胡汉共舞”以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出土文物为主体,展现固原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固原是西魏、北周的战略要地,与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联系十分紧密。固原又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交通重镇,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出土诸多丝路珍品正是中西文明在此地交流融汇的生动缩影。
展览第三部分以固原隋唐史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为切入点,展现入华粟特人的华夏化进程,充分彰显出中华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固原地区史氏粟特人家族墓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隋唐时期粟特人墓群,出土墓志皆以汉文书写,墓志四周多装饰有四神与十二生肖图像。史射勿墓壁画人物造型方法为典型的中原式,线条遒劲有力,变化丰富。
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现场向嘉宾推介固原的“四色之美”。他说,固原有考古之盛,彭阳茹河流域岭儿、刘河旧石器时代遗址,印证了三万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姚河塬遗址填补了西北地区商周历史空白,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都能在固原得到实证。固原还有文化之盛,是游牧部族戎族的发祥地,秦昭襄王“筑长城以拒胡”,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交通枢纽,固原博物馆馆藏的4.5万余件(套)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佐证。历史之光穿越星空,与新时代画卷交相辉映。今天的固原,古色之美,是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多样人文;红色之美,是镌刻在领袖足迹中的革命精神;绿色之美,是徜徉在绿水青山间的诗情画意;特色之美,是飘溢在人间烟火里的浓浓乡愁。
在上博东馆广场同步进行的“六盘山下 固原礼·物”大集,六盘山牛肉、冷凉蔬菜、道地药材、马铃薯优品等特色物产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嘉宾驻足品鉴。以“四色固原”为灵感源泉开发的13类200余件文创产品随文物一同亮相,并在博物馆展厅设专柜展销,让固原的千年文脉以全新方式“活”起来,成为观众争相选购的固原文化伴手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