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从2千克冰块价格争议看消费市场的提振升级

近日,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商店上架的2千克装“纯透食用冰”,以22.8元的售价引发全网热议。有人计算后发现,其价格是普通瓶装水的3倍,得出了“不算便宜”的结论。也有消费者认为值得,直接买冰块比自己冻省事,而且自己也冻不出这么优质的冰块。

食用冰贵不贵?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是消费升级浪潮下的认知碰撞。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变为“好不好”,从单一追求“功能价值”向同时兼顾“情绪价值”转变。比起冰块价格,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这些个性化消费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消费提质升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又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效惠及于民。这种转变既对供给端的产业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更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要机遇。企业要在订单和需求中寻找销售“密码”,努力“读懂”市场和消费者,顺应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趋势,聚焦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为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活力发挥应有作用。

当然,消费升级并不意味着要盲目地满足“情绪价值”的需要。消费者愿意拿出更多消费预算,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扩大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并不矛盾。消费者要有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更加集约地使用消费预算,在支出不变的条件下享受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当旅游预订平台上“康养+旅居”线路的搜索量暴涨7倍,当山区里的高品质水果通过冷链物流摆上百姓餐桌,当高原农户用上扫地机器人、海岛居民坐进新能源汽车、5G信号覆盖山区村庄、快递车辆驶入村口,消费不仅为刚需“兜底”,更成为了“幸福增值”,这也许就是消费升级的真正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00 作者:黎南茜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