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现代设施蔬菜基地的“数智菜园”里,上万棵番茄植株由中央决策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自动配给每天所需养分;与此同时,在680公里外的香港九龙区,一家超市的生鲜主管正为即将上架的该基地品牌农产品腾出显眼位置,而支撑这一两地联动场景的背后,是设施农业的“智慧革命”。(据媒体报道)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AI(人工智能)也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助力人类的“最强大脑”,而这场“智能”引擎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农业这一最古老、最基础的产业。眼下,越来越多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在八桂大地上铺展开来:隆安县一蓝莓种植大棚采用的AI农场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等数据,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蓝莓的生长情况;南宁一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AI产品,能够迅速抓取地块核心指标,结合卫星系统提供的精确地理信息等信息,给出详细的分析建议……这些“数字大脑”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中资源管理不够精准的缺陷,使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科技感满满的靠“脑”吃饭,在AI技术的赋能下,农业也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用“算法”代替“经验”,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虽然目前AI进入农业领域会面临一些挑战,也有人质疑机器是否会替代人类,但归根结底,最懂土地的还是农民,使用科技的还是人类,AI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人+机器”的更高效的组合。相信农民的智慧碰撞数字的浪潮,一定会创造出农业新质生产力,书写更辉煌的新时代田园篇章。
相信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不断进步下,AI进入农业领域是大势所趋,未来农业领域也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AI浪潮带来的“黑科技”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扎根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