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阳光助残基地”铺就残疾人致富路

为持续推进“阳光助残基地”建设工作,日前,马山县积极创新基地帮扶模式,以产业帮扶筑牢根基,以就业帮扶畅通渠道,“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双轮驱动,进一步发挥基地促进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发展生产作用,帮助残疾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就业增收。

图为马山县2025年“阳光助残基地”养殖技术培训班。(残联供图)

“阳光助残基地”激发内生动力,辐射带动生产发展。马山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基地精心打造适合残疾人参与发展壮大里当鸡产业。采用“政府+基地+残疾人”模式,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基地提供帮扶、残疾人参与生产”的联动机制,职能部门与基地、基地与残疾人签订帮扶协议,为全县100名残疾人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并给每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65羽里当鸡苗、饲料3包及疫病防疫药品。后续将为残疾人提供技能提升、技术咨询、技术指导、产品收购销售、跟踪回访等服务,及时掌握残疾人产业生产发展情况,帮助残疾人解决发展产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阳光助残基地”还为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提供坚实的平台。马山县引导爱心企业以“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为核心,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劳动技能,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深度挖掘适合不同类别、不同等级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从产品外包订单、文案设计、电商直播等,就业岗位类型持续拓宽,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空间。目前,“阳光助残就业帮扶基地”已成功帮助16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真正实现经济独立。

此外,“阳光助残基地”通过产业与就业帮扶的“双轮驱动”,有效破解了残疾人增收致富的难点痛点。产业就业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成为残疾人增收的“源头活水”,铺就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阳光大道”。下一步,马山县将继续深耕阳光助残基地“双轮驱动”帮扶模式,拓展帮扶路径,让更多残疾人沐浴“阳光”,在劳动创造中拥抱更有尊严、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阅读量:585 记者:罗宁 通讯员:韦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