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联动提速 最快24小时内办结
“信贷直通车”通向乡间地头
财眼看创新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胡戴炜 通讯员 程美燕 潘倩倩
近日,记者从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广西农担公司”)获悉,在自治区财政厅指导下,2023年5月,广西农担公司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创新推出全区首个政策性银担直连系统,系统推广使用以来,全区通过银担直连系统等“线上+线下”途径发放“富民贷”担保贷款34.91亿元,惠及农户15709户。“富民贷”是原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推出的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产品,旨在精准支持农户发展产业;银担直连系统将银行新型电子渠道和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有机结合,实现客户建档、项目尽调、业务审批、银行放款、客户用信全流程线上操作,大幅提升审批效率,推动“富民贷”惠及力度持续扩大。
“以前贷款比较麻烦,手续繁琐,现在什么抵押都不需要,线上申请,银行上门服务,不到两天贷款就到账了,非常方便。”近日,刚收到贷款的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芋头种植大户马先生对“富民贷”快贷保赞不绝口。
同样是办理“富民贷”,就在两年前,贷款审批时长仍需半个月之久。如此转变,背后藏着什么秘诀?
“银担直连系统。”广西农担相关负责人郑培明一语道破关键,该系统能进一步赋能“富民贷”业务,帮助广大农户更方便、快捷获得高额度、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以“富民贷”快贷保为例,这是一款依托银担直连系统开发的担保产品,免抵押、低保费、审批高效,仅在银行风控措施的基础上担保增信,农户不提供额外的反担保措施,既可以解决农户抵押物不足的限制,也能满足银行风险防控要求。
“打破银担合作壁垒、提升放款效率,让‘富民贷’真正惠及广大农户。”郑培明说,随着银担业务不断推进,传统数据交互模式审批流程长、环节冗杂、时效性差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最大化发挥“富民贷”作用,成为一道难题。
“系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进行多方面革新,有效解决审批效率慢、银担对账难、材料传输繁等问题。”郑培明介绍,在材料采集上,系统运用无纸化材料采集替代线下收集纸质材料采集;信息采集上,由大数据交叉验证替代现场尽调信息采集;审批环节,则由风控系统秒批替代人工逐级审批,担保贷款审批周期从7—1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24小时内办结。
仅仅提升系统效率还远远不够。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少,信息闭塞,金融产品难以普及,如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成为关键。
2024年,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指导下,广西农担公司协同各设区市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建立“新农建档·信贷直通车”双轨推荐机制,创新将“信贷直通车”与“建档立卡”融合,打造“农户扫码下单、政府把关推荐、担保统筹派单、银行授信接单”的协同支农模式,解决农户融资信息不畅等难点。
“此举拓宽了我们收集农户融资需求的渠道,配合银担直连系统,‘富民贷’政策覆盖度和放款速度极大提升。”郑培明说。
今年1月,正值香料作物种植关键期,百色市乐业县香料作物种植大户李先生却因资金问题犯起了愁。当地农业部门了解其困难后,通过“新农建档·信贷直通车”向广西农担公司推荐了李先生的融资需求。“我们收到推荐后,主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乐业县支行开展服务,利用银担直连系统为其快速提供了20万元‘富民贷’担保贷款。”郑培明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广西农担公司发挥银担直连系统优势,已通过“新农建档+银担直连”线上便捷服务,投放业务超8.67亿元。
郑培明介绍,目前广西农担公司正开展农业银行直连系统3.0版升级工作,重点提高系统接口的开放性、兼容性、标准性,开展与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和南宁市区联社等7家金融机构直连系统需求分析,进一步扩大银担直连系统应用范围,让更多农户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银担直连系统是深化财政金融协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系统打通银担数据壁垒,大幅拓展农担业务广度,以数字化穿透传统担保服务边界,将更多偏远地区的小微主体和农户纳入农业信贷担保服务范畴;大幅提升普惠金融深度,依托银担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即时共享,大幅提升业务办结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户少跑腿”;大幅增强财政金融政策效能,以银担直连系统为纽带,构建“财政引导+金融协同+科技赋能”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将财政政策“指挥棒”作用与金融资源“活水”效应深度融合,实现财政资金效用的精准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