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骗子盯上中小学生微信号,新型网络骗局曝光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未成年人沉迷手机,这也让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不法分子通常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明星和零用钱的向往实施诈骗。7月1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日,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令人警醒的案件,诈骗分子竟将黑手伸向了中小学生,利用他们涉事未深实施网络诈骗。

在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不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这让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机”。他们专门挑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下手。就拿小明同学的遭遇来说,骗子谎称借微信号投票打榜5分钟,就能让小明得到游戏皮肤。小明轻信了骗子的话,不仅交出微信账号密码,还在骗子诱导下准备提供手机验证码,最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法院查明,被告人魏某某等人通过这种骗取中小学生微信账号密码的手段实施诈骗。他们冒充同学借微信支付,盗走家长微信里的零钱,控制账号后,又以“家人生病急需用钱”等理由,诈骗微信好友。2023年10月到2024年3月期间,魏某某一伙9人共作案11起,获利数万元。

最终,法院根据10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等,分别以诈骗罪、盗窃罪等罪名,判处他们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未成年人辨别骗局能力弱,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目标。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平时多给孩子科普网络防诈知识,讲讲这类典型案例,让孩子认清冒充同学借款、免费领游戏道具等常见骗局。家长也要管理好手机支付APP,别让孩子轻易知道支付密码。要是发现孩子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跟亲朋好友说明,防止骗子继续冒用身份行骗,同时保留好证据赶紧报警。

目前,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四类。一是免费皮肤“大陷阱”,骗子号称送游戏装备,却以各种费用为由骗钱;二是红包返利“杀鱼盘”,通过短视频等发送虚假返利信息,再以手续费等借口诈骗;三是“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幌子,骗得支付账号密码;四是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孩子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骗转账或刷单。家长和孩子都要提高警惕,守护好财产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85 记者:韦薇 通讯员:卢光艳 马琳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