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别让商标“文字游戏”坑了消费者

“小尾花黑猪肝”不是黑猪猪肝;“一品牛肉干”实则是“一品牛”的猪肉制品……近期,不少消费者因这类似是而非的商标“套路”频频“踩坑”,让商家热衷玩商标“文字游戏”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商标本应是溯源的“身份证”、选购的“指南针”,如今却成了误导消费者的工具,实在不该。

企业玩商标“文字游戏”,本质上是利益驱使。他们企图通过那些模棱两可、暗藏“话外音”的文字,让消费者或误解该产品具有某品牌特质,或拥有特定产地、优质原料等附加价值,从而获得溢价,增加销量。例如,标注“五常长粒香”与明确注明“五常大米”的产品,其品质标准就有本质的区别,价格自然天差地别。

企业如此钻规则空子,既坑害消费者,又搅乱市场根基。消费者花高价买“特色产品”,到手的却是“普货”,添堵又添累,长此以往便会对产品商标和市场环境失去信任,购物时处处提防,连诚信经营的企业也连带质疑……更糟的是,这种“取巧”之法会削弱企业的提质动力,影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若“劣币”靠话术就能横行,谁还愿深耕品质?

要遏制商标“文字游戏”,得从破解“识别难”和“约束力弱”入手。可建立商标“模糊表述负面清单”,明确“土”等易误导词汇的使用规范,让商标审查有硬标准。同时,完善将商标合规性、消费者的有效投诉纳入企业信用评级、与电商入驻资格挂钩机制,让耍小聪明者处处受限。企业更该醒悟,真实透明的标识,才是赢得人心的长久牌。

别让商标“文字游戏”坑了消费者,凉了诚信者的心。唯有各方把好关、守好责,让投机取巧者无空可钻,让合规经营者劳有所得,才能让商标回归初心,让市场在清朗的环境中更有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76 作者:梁丽玲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