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以理性之声守护善良之光,莫让恶评寒了心

近日,湖南衡阳发生的一起救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女子突发昏厥倒地,路过的盘先生与另一名医生接力实施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了该女子的生命,但盘先生却因部分网友质疑“袭胸”而陷入舆论漩涡。这些无端的揣测不仅是对施救者善意的伤害,更折射出部分人对急救行为的认知偏差。在生命危急时刻,我们亟需以理性之声驱散误解,为善意撑腰,让见义勇为者无后顾之忧。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其操作规范明确要求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频率与深度需严格遵循医学标准。在此事件中,盘先生作为医学院教师,与专业医生接力施救,全程动作规范,且现场有其他医护人员目睹,未提出任何异议。急救现场的紧迫性决定了施救者必须争分夺秒,任何迟疑或动作变形都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生还机会。部分网友脱离实际场景苛责施救者,既是对医学常识的无知,更是对生命至上原则的漠视。

近年来,类似“扶老人被讹”“救人遭质疑”的事件屡见不鲜,反映出社会信任的脆弱与道德评判的异化。在此事件中,盘先生本可像多数路人一样选择旁观,却因医者仁心挺身而出。然而,部分网友仅凭片段信息便对其动机妄加揣测,甚至用“袭胸”等刺眼词汇污名化善举。这种“以恶意推定善意”的逻辑,不仅会挫伤施救者的积极性,更可能在社会中形成“救人前需自证清白”的荒诞现象。当善意被过度审视,当每一次伸手相助都需承担被误解的风险,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根基。

面对质疑,盘先生坦言“问心无愧”“未来仍会义不容辞救人”。这份朴素的坚持,恰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闪光点。此次事件中,多数网友对盘先生的支持与点赞,正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社会进步的标志,不在于没有争议,而在于面对争议时,我们能否以理性守护善意,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身影不被辜负。唯有如此,当危难降临时,才会有更多人敢于伸出援手,守护生命之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6564 作者:李琴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