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三伏天”科学养生之道 饮食遵循三大原则 运动养生需轻缓适度

近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南宁举行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三伏期间健康养生、疾病防治有关情况。结合广西气候与居民体质特点,专家建议,三伏天饮食需紧扣“健脾、祛湿、清热”三大原则,运动养生则要轻缓适度。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今年初伏为公历7月20日—7月29日,中伏为7月30日—8月8日,末伏为8月9日—8月18日。三伏天作为夏季的“极热时段”,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长夏”。广西高温高湿,湿邪易困脾,导致“湿热内蕴”——这正是三伏天容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皮肤湿疹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了“冬病夏治三伏治疗”的理念。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丹谊表示,三伏治疗通过药物及外治法对经络穴位刺激,振奋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清肃肺气、补肾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推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骨关节病患者、妇科疾病患者、亚健康人群以及抵抗力低的儿童推荐进行三伏治疗。

王丹谊介绍,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三伏治疗可选择不同的外治疗法,如针刺、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艾灸法、温罐法等。而“三伏贴”是三伏治疗的其中一种,三伏天贴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作用,还可以鼓舞阳气,扶助正气。

针对夏季亚健康人群出现的浑身困倦乏力,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庆红提醒,市民可以运用情志、运动疗法进行调理,建议大家练习壮医三气养生操、壮医绣球操、八段锦、太极拳、民族舞蹈(如壮族扁担舞)等活动。三伏天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是运动的好时机。其次要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微微出汗、身体舒适就好,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张庆红还强调,运动前后和过程中都要适时补充水分,补充水分和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肠负担。饮食方面,忌生冷油腻,可增加山药、桂圆等健脾养血食物,结合壮医“食药同源”理念,推荐葛根茶、荷叶茶、蒲公英茶三款茶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70 记者:廖欣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