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地铁站内的爱心纳凉区意外走红网络,这个原本为市民提供纳凉、歇脚服务的公共空间,因环境舒适、设施齐全,逐渐成为市民阅读充电的“文化驿站”。
在南宁地铁大沙田站,市民群众在爱心纳凉区休息。记者 何璨汐 摄
据了解,2024年,南宁地铁首次在5个站点试点设立“爱心纳凉区”,提供座椅、饮用水等基础服务。经过一年发展,爱心纳凉区也由原来的5个试点站拓展为现在的青秀山站、动物园站、虎邱站等22个站点,不仅配置椅子供乘客休息,车站还提供医药箱、手机充电、爱心包、饮用水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沙田站除了爱心纳凉区,还设置了爱心驿站,可为市民乘客提供爱心雨伞、报刊阅读、热饭等暖心服务。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爱心纳凉区如今正被市民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南宁地铁大沙田站爱心纳凉区有不少便民设施。记者 何璨汐 摄
7月21日上午,记者走访4号线大沙田站爱心纳凉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的爱心雨伞和各类报刊。一旁的桌椅上,约10位市民群众正在休息,其中一些市民在翻看报纸,一些市民在阅读书籍,还有学生在做作业。
在南宁地铁大沙田站,市民正拿着放大镜在爱心纳凉区读报。记者 何璨汐 摄
市民苏先生拿着放大镜边翻阅报纸边说:“我就住在附近,有时候走累了就进来休息一下。这里不仅安静,还有冷气和桌椅,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来看报纸。这个纳凉区设置得很好,方便市民和乘客,是一个利民的好项目。”“现在放暑假,我基本每天都会带孙女过来待2个小时,她做作业,我看书。”市民卢女士表示,地铁的纳凉区桌椅设施很完善,在这里看书、写作业很方便。市民吴先生表示,地铁纳凉区变为“阅读角”,既保留了纳凉的基本功能,又赋予了空间文化内涵,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希望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能借鉴这种创新模式,让大家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温度。”吴先生满怀期待地说道。
在南宁地铁大沙田站,市民正在看书、做作业。记者 何璨汐 摄
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线网管控中心主办李曼菲介绍,下一步,南宁地铁将把爱心纳凉区升级为爱心休息区,为市民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服务,全力为市民乘客营造安全无忧、便捷高效、舒适惬意的出行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