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接力创奇迹:心脏停跳4小时患者重获新生

7月16日,南宁市融媒体中心2025中国医师节“医路星光·致敬邕城生命守护者”系列活动启动,回顾诊室、病房、急诊长廊里的动人故事。

我们期待被医者温暖过、救治过的你分享感人的瞬间:深夜急诊室里,医生为抢救患者熬红双眼;慢性病管理中,医生不断重复那句“记得按时吃药”;面对疑难杂症,医生翻阅文献直到凌晨的执着……这些平日里的坚守、细节中的温柔,都将汇入“医路星光”,让它更加璀璨。

被救患者韦先生(右)向李振华医生表示感谢。 记者宋延康 摄

第一个讲述人韦先生,他自己就是医生,此次讲述的是他被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李振华抢救回来的故事。

“李主任,多亏你把我从生命的‘终点站’救回来。”7月15日,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50多岁的韦先生紧紧握住李振华的手感谢道,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就在1年多前,韦先生曾因心脏停跳近4小时而濒临死亡,而现在的他不仅康复了,还回到岗位工作1年了。这一切要从一场跨越生死的医者接力说起。

韦先生是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医生,常年奋战临床一线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躺上抢救台。2023年11月13日7时许,他在家中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刚想呼救便失去了意识。“家人告诉我,当他们发现我时,我的心跳已经停了。”韦先生回忆。120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持续做心肺复苏,一边快速将他转送到三塘镇卫生院急诊科。胸外按压、上呼吸机、反复电除颤……韦先生一直都没恢复心跳。

“家人和同事们果断联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振华医生,为我争取到了进一步抢救的机会。家人说,那时我心脏已停跳近2小时,早过了最佳抢救时机,是李振华和团队坚持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最终救回了我的命。”韦先生说。

“能救回韦先生,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体系发挥了作用。”李振华表示,抢救成功是团队协作与医联体共同支撑的结果,“120、三塘镇卫生院的同事前期处理很规范——持续高质量胸外按压、及时启用复苏设备,让患者血流没有完全中断,为后续治疗保留了希望。”

从穿刺置管到使用ECMO,再到转运回院后的持续救治,环环相扣。当天11时30分,监护仪显示韦先生出现有规律的自主心跳,他的瞳孔在光照下有了缩小反应,此时距离他心跳停止已超过4个小时。因长时间心跳骤停和缺氧,韦先生全身器官受损,李振华带领团队制定康复方案:针对心肌损伤调整用药,安排神经康复训练,用呼吸训练器改善肺功能,营养师定制餐单。3个月后,韦先生出院。

“当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生命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李振华说,韦先生能康复不单是医者践行“永不放弃”理念的结果,还是多学科团队无缝接力实现的,靠的是医联体的各方配合。“我们更加坚信,只要团队协作顺畅、技术支撑到位,就能创造‘医学奇迹’。”李振华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81 图片:宋延康 记者:罗颢 编辑:罗竹君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