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 广西作家东西作主题演讲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开幕。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文学的新发展,见证中外文学交流的新成果。

张宏森致辞。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表示,研讨会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学交流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许多风格独特、气质鲜明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国外作家的作品进入中国的种类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外文学交流,中国作协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先后在23个国家建立“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在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四川成都分别成立区域性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创新性打造“国际青春诗会”,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设立“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扬帆计划”。

张宏森向汉学家颁发“中国文学之友”证书。

活动现场,张宏森向首次参加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15位汉学家颁发“中国文学之友”证书。开幕式后,9位与会嘉宾围绕“‘译’起向未来”作主题演讲。

东西演讲。

“远亲不如近邻,因此,对于邻居的阅读尤其重要。”东西谈到,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风物相近,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也多有相似之处,彼此一旦重视阅读,就很容易产生共鸣。“近年来,在与东盟各国作家与读者的交流中,我看到了阅读前与阅读后的区别,看到了十年前与十年后见面时的表情、语气与动作的不同。我想,这便是文学的力量,它在悄悄改变我们对彼此的认知,提升对彼此的好感。”

东西还深情回忆自己最初走上文坛之际与南京的点点滴滴,更忆起当年南京作家苏童给予他的帮助。这些经历极大程度丰富了他对“文都”南京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627 记者:李宗文 实习生:黄芳曦 编辑:李璐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