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共绘可持续发展社区画卷

近年来,武鸣区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人居生活环境,走进武鸣区南国乡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中心的生态花园,只见厨余垃圾堆肥角、雨水收集装置等元素直观传递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三楼的“绿TAN生活馆”宽敞明亮,有环保图书阅读角、有零废弃展示区等,向当地社区居民、游客、公众打开了认识绿色低碳,体验可持续生活的窗口。

二楼生态花园

三楼“绿TAN生活馆”

据悉,南国乡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中心是南国乡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中心共建项目(一期)的一个切面。项目由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资助,南宁市绿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执行,为期一年的项目(2024年8月—2025年7月),围绕绿色低碳示范中心推动社区居民、游客、公众参与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在实践中提升绿色低碳的意识,并落地到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社区的环境和人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居民和志愿者用木条搭建堆肥箱。

居民共建的堆肥箱,可以把花园的枯枝败叶堆肥成土。

在示范中心共建中推动参与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示范中心二楼的生态花园与三楼的 “绿 TAN生活馆”,不仅是绿色低碳知识普及与公共空间共享的载体,更是94人次的参与者历时3个月、通过6场共建活动共同打造的成果。参与者在参与共建过程中,以向自然学习、向身边人学习的方式,成为绿色低碳的践行者。

居民和志愿者共建螺旋香草塔。

香草塔根据植物习性分层种植了多种香草。

共建厨余垃圾堆肥角时,参与者用木条搭建了堆肥箱和落叶箱,学习利用厨余垃圾和落叶改良土壤,有效减少社区和家庭厨余垃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共建螺旋香草塔时,参与者根据香草习性分层种植——喜阴的种在下层、喜阳的种在上层,丰富了花园生物多样性;共建雨水收集装置时,参与者结合实地观察与测算,设计出用水桶和软管连接的收集系统,实现了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楼的“绿TAN生活馆”设置了厨余酵素展示区、居民共建共享展示区、零废物展示区、项目介绍区和居民活动区等5大功能区,并通过“取名大赛”征集到27个名字,经投票,“绿TAN生活馆”高票当选。取名者周姐表示,“TAN可以是碳也可以是探或谈,不仅体现示范中心的绿色低碳理念,也体现想要跟大家一起探索、谈谈、体验绿色美好生活的愿景。”

居民和志愿者讨论和设计雨水收集装置。

因地制宜的雨水收集装置。

三楼厨余酵素制作展示区。

三楼阅读角和活动空间。

盘活社区绿色低碳資源,扩大公众参与和生态影响力

项目以示范中心为原点,将活动辐射至南国乡村景区各处,既提升了参与者的绿色低碳意识,也扩大了南国乡村的绿色生态影响力。

2025年3—7月,16组亲子家庭在遵循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友善农耕、多样种植的原则下参与菜园共建。菜园分为水稻区、小组功能区和家庭耕种区。亲子家庭通过制作昆虫屋、蚯蚓塔的方式保护菜园的生物多样性;活动中践行垃圾分类,将厨余垃圾分类后进行堆肥处理;通过酵素制作变废为宝的方式为菜园的土壤增加养分。亲子家庭纷纷表示自己在种植中收获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珍惜粮食的体会以及收获种植的快乐。

同时,活动还结合环境保护节日,如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以及不同的节气,将环保的理念和节气知识融入到每个环节,通过热身游戏、互动问答、小组竞技、团队协作、美食制作的方式中建立对生态系统的立体认知,体验自然和文化交融的绿色旅程。

儿童通过水稻种植活动了解土地和学会珍惜粮食。

亲子家庭收获亲手种植的绿色蔬菜。

亲子家庭制作昆虫屋,增加菜地生物多样性。

亲子家庭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与者在春分时节学习制作艾叶糍粑。

项目面向公众和企业员工开展一系列绿色低碳体验活动,如零Tan新春游园会、地球日活动—无痕山林捡拾行动、碳迹地图打卡集章活动、共筑绿色家园参观共学活动等,直接受益人数超过200人。活动提高了参与者的环保意识,并动员参与者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团干部参观示范中心。

参与者通过捡拾活动反思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参与者通过集章打卡活动,了解示范中心的绿色元素。

新春零TAN游园会参与者齐聚学习环保知识。

多方参与协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低碳社区

项目实施过程中联合企业、社区物业、村委、学校等多方参与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共建绿色低碳社区的合力。

项目与苏宫村村委、苏宫小学合作围绕“绿意童行”—自然与环保之旅主题开展2场冬夏令营,84人次的儿童、志愿者受益。活动设计了环保戏剧、环保酵素制作、自然体验游戏等环节,将环保教育理念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走进乡村校园,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绿色世界的大门,并由儿童带动家庭,影响家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的绿色低碳社区发展中。

苏宫小学儿童表演环保戏剧。

儿童学习制作环保酵素,填写酵素观察手册。

儿童通过互动游戏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

项目期间,南宁市绿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2场针对物业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内容涵盖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可持续管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中心讲解。培训后,物业人员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从51%上升到82%,为社区垃圾的可持续管理打下了人力基础。针对社区居民垃圾投放习惯和管理的情况,项目支持物业在社区安装了2个生活垃圾分类亭,配套安装的硬件设施助力社区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打造绿色低碳的示范社区。

南国乡村园区内新设立的垃圾分类亭。

物业工作人员参加示范中心导赏培训,胜任讲解工作。

物业工作人员参加生活垃圾管理培训。

通过互动游戏,物业工作人员学习垃圾分类。

从绿色低碳示范中心的共建到社区资源的盘活,再到多方力量的协同,南国乡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中心共建项目以“共建共享”为核心,让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活、扎根社区,一步步实现“社区环境与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阅读量:1738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