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商业中心兴起“学习热” 付费自习室成“新宠”

正值暑期,南宁市各级图书馆迎来了客流高峰,从周末的熙熙攘攘到如今的日日爆满,阅览区、自修室“一座难求”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商业中心也悄然兴起一股“学习热”,环境雅致的品牌咖啡店和设施完善的付费自习室,凭借其舒适的学习氛围和便捷的地理位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前往“充电”,成为暑期学习的新选择。

公共图书馆免费座位成稀缺资源

7月24日清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门前早已排起长队,开馆后自习区迅速满员。记者走访了解到,同样的场景,也在南宁市图书馆、青秀区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悄然上演,有限的免费座位在暑假期间成为“稀缺资源”,为抢占一席之地,不少市民早早到达图书馆外排队等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晨读风景线”。

区图书馆的自习区“一座难求”。记者 宋延康 摄

下午2时许,在南宁市图书馆4楼的中文图书借阅览区,中庭的椭圆形阅读区座无虚席。记者注意到,几乎每张桌子都坐满了埋头学习的读者,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轻声讨论,还有的戴着耳机专注地阅读电子资料。一位正在备战司法考试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安静,学习氛围好,但就是来得晚一点就找不到位置了,所以我每天都是很早就过来等。”2楼的公共自修室同样一位难求,不少晚到的读者只能遗憾离开。

市图书馆的自习区座无虚席。记者 何璨汐 摄

在青秀区图书馆,有限的座位同样坐满了读者,大家在安静的环境下,沉浸在阅读、学习的乐趣当中。青秀区图书馆馆员陈志君告诉记者,进入暑期后,每天到馆人数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自习区、阅览室基本全天满座,“暑假期间,图书馆每日接待读者近千人,我们为自习族打造了安静舒适的空间,以便他们能够高效学习。”

在青秀区图书馆,读者沉浸在阅读、学习的乐趣当中。记者 宋延康 摄

付费自习室成新晋“打卡地”

在公共图书馆“一座难求”的背景下,环境安静的品牌咖啡店、设施完善的付费自习室迅速走红,成为新晋的学习“打卡地”。

近期,某知名咖啡品牌推出自习室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其华南区域1000多家门店里,约有一半以上陆续在开放自习室区域。记者在南宁宜家、万象城、万象汇等商圈内的咖啡店看到,不少顾客都带着书本、笔记本电脑前来,他们点上一杯咖啡后就开始学习、工作。“图书馆太拥挤,而且完全安静的环境反而让我容易分心。”市民小陈表示,咖啡店适度的背景音和白噪音,配上咖啡香气,反而能让自己更专注。

位于五象航洋城的魔方城市书房开业不久便备受关注。24日下午3时许,不少市民正在此专注地看书、刷题,手边还放着咖啡和美食。“我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在这家城市书房打卡的照片和视频,觉得环境、氛围都很不错,所以这两天中午吃完午饭,就让家长送我到这里自习。”初中生小鲁表示,在魔方城市书房里自习,累了可以点杯饮料、吃份简餐,比较自在。“我们这划分了不同的自习区域,读者消费满一定的金额,就能选择对应的区域。每个座位都有台灯、充电插座,读者也可以享受免费的柠檬水、热水。”魔方城市书房店长刘金枝介绍,书房有很多独立的小包间,能提供私密、安静的自习环境,很受消费者欢迎。

市民在认真地学习。记者 何璨汐 摄

此外,西西弗书店的“阅读+咖啡”复合空间、来悦读文化院的会员制书房等特色阅读场所,也凭借其独特的环境和服务,成为南宁市民学习的新去处。这些新兴的“第三学习空间”正在重塑城市的学习生态,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市民在书店里自习。记者宋延康 摄

付费自习空间兴起折射城市发展新趋势

对于付费自习室、咖啡店等新兴自习场所的流行,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富海认为,这是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发展的表现,反映了当代社会对高效学习环境及空间归属感的迫切需求。

alt

五象航洋城魔方城市书房设置独立的自习空间。记者 宋延康 摄

“学习场所的多元化扩张,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供给、个体需求演化与商业资本互构的结果。”杜富海表示,社会公共空间资源的紧张、工作职场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人们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等因素都在推动学习场所从传统图书馆向商业空间多元化扩展。这反映出了城市公共空间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人们生活放松的物理容器向寄托理想和努力的情感载体的转变。

杜富海预测,假期这股学习热潮会持续发热,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离开校园后,仍需不断的学习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职场竞争要求,“持续的学习热潮能使城市空间的效能实现跃升,盘活一些闲置的空间资源,有利于越来越多的复合型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而良好的学习空间,又能起到带动社会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此外,商业化学习空间也会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助推经济发展。”

alt

学生在舒适的自习环境里学习。记者 宋延康 摄

针对公共学习空间的优化,杜富海建议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管理模式,确保公共学习空间健康发展运营。鼓励和支持商家优化公共学习空间硬件设施,尤其是引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公共学习空间的硬件升级和设施改造。与此同时,还需要人性化管理公共学习空间,如针对老年人开设专享公共阅读室、针对青年学生适当延长图书馆等公共学习空间的开放时间,在寒暑假增设临时的自习座位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616 图片:宋延康 记者:何璨汐 实习生:韦伊晨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