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让“清凉善意”惠及更多市民

炎炎夏日,城市的公共纳凉空间成为不少市民避暑的好去处。近日,南宁地铁站内的爱心纳凉区意外走红网络,纳凉区里休息椅、医药箱、手机充电、爱心包、饮用水设施等一应俱全,这个原本为市民提供纳凉、歇脚服务的公共空间,因环境舒适、设施齐全,在给市民送来清凉的同时,也成为不少市民阅读充电的“文化驿站”。

作为民生工程,开放纳凉区满足市民纳凉消暑的需求,不仅提升了地铁站空余空间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了公共资源的使用价值,也是城市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实践。开放纳凉区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的情况也表明,城市的管理者和服务部门只有真正倾听了解市民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求,才能于细枝末节处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让“人民城市为人民”落在便民、利民、安民的实处。

当然,为了让这份清凉更好地延续,纳凉区的卫生和安全管理也要多加注意。如可以安排“专人清理+定期巡检”,保持纳凉区的环境卫生整洁,设施正常运行;根据人流量动态及时增加临时座椅、加大卫生清洁频率;做好文明引导,明确禁止高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等。此外,管理方还可以及时收集市民对管理服务的建议,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同时,作为受益者,市民也要注意自身言行,文明纳凉,共同维护纳凉区清凉安静整洁的良好环境。

纳凉区虽小,却蕴含了大大的民生关怀,它让市民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关心的温暖,体现了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与文明厚度的细节。夏日的暑热终会褪去,但这份直入人心的清凉善意,将嵌入丈量城市文明的永恒刻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8 作者:陆海清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