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全国共有18部(篇)作品获奖,广西作家王勇英《狼洞的外婆》获小说奖。她表示,广西给予她丰富的文化滋养,给了她写作的斑斓底色。
王勇英是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10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东西(右)祝贺王勇英(左)获奖。
时隔15年广西本土作家拿下该项大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推动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并列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该奖项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经举行了十一届。
在本届评奖中,全国共有725部(篇)作品参评,广西作协选送参评作品为8部(篇),有1部作品进入初选并最终斩获大奖。
《狼洞的外婆》封面。
《狼洞的外婆》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作品通过展现内心封闭的女孩白果被外婆与四只小喜鹊治愈的历程,探讨了孩子亲近真实世界、与真实世界产生链接的重要性。
本届广西作家王勇英的作品获奖,是继广西作家白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广西出版业特殊引进人才,获第六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之后,时隔15年广西本土作家拿下该项大奖。至此,广西共有3部作品获奖。此次获奖,不仅体现了广西本土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深厚积淀与持续探索,彰显了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力量的蓬勃生机与不凡实力,体现了当代广西文学的整体进步。
近几年,广西作家协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选多位儿童文学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鲁迅文学院广西青年作家高研班和其他高水平培训班学习。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都有儿童文学作品获奖;在广西优秀文学作品戏剧影视转化计划榜单中,亦有儿童文学作品上榜。
接下来,广西作家协会将通过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推动作品题材与形式的创新、加强版权输出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学的繁荣发展;继续推荐文学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提升作家的创作水平;继续大力引导本土作家进一步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创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狼洞的外婆》原来与埌东有关
上世纪90年代,王勇英因求学来到南宁。2006年,王勇英在南宁埌东租了一间顶楼的出租屋,她在那里画画、写作,在此期间她收养了四只鸟,这正是《狼洞的外婆》里四只喜鹊的原型。她说:“《狼洞的外婆》中的‘狼洞’缘于埌东邻居婆婆常挂口上的‘埌东’谐音而来。”当时的她,为了创作向别人借钱买了一台清华紫光电脑,家里唯一的风扇也用来吹着电脑防止它死机,而王勇英就这样放着一盆水,一边泡着脚一边乐此不疲地写作。
2009年,王勇英决定将客家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开始着手创作乡土小说。童年记忆中的玩伴、乡邻,乃至村里的每一只小狗,每一头牛都成为她笔下鲜活的素材。随着创作的深入,她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客家文化,而是拓展至广西12个世居民族,她发现每个民族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宝藏。在这片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沃土中,她的家乡博白给予了她最深厚的滋养。博白采茶戏、村谣、民间匠人等独特文化元素都被她细腻地写进作品。谈及逐渐消失的补碗匠时,她仍能清晰回忆起童年时匠人的吆喝声在田野间回荡,孩子们围坐观看的场景。当她近年偶然重遇消失多年的补碗匠时,甚至萌生了“想把碗摔碎再拿去补”的冲动。
继续书写南宁的烟火气
如今已经定居南宁多年的王勇英时不时会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同伴相聚,一起聊聊创作,互相鼓劲和启迪。
虽然斩获大奖让王勇英很开心,但她仍保持清醒的头脑。她说,当创作很顺的时候要警惕自己“飘”起来。一个作家要学会很快速地降落,停下来休整归零,一切很快会成为过去式。眼下的她,正考虑走走南宁的老巷,多接触烟火气,让笔下的南宁更鲜活生动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