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风”之中转作风

近日,广东省通报了一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反面案例,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擅自将省级会议扩大范围层层开到镇街,省里开完市里开、市里开完区县开,无形中助长了空话层层念、套话层层绕的歪风,给基层造成负担。话风连着会风,会风关乎作风。领导干部若话风不正,充斥着居高临下的调门、花里胡哨的辞藻时,不仅脱离群众、而且贻误工作。话风无小事,必须破除坐而论道、力戒虚言浮语,以话风之正促作风之清。

多说言简意赅、开门见山的“明快话”。古人曾以“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典故讽刺长篇大论、冗词赘句的弊病。揆诸当下,不比工作态度,比讲话长度;不比群众满意度,比发言稿厚度等不良风气犹存。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讲得多才体现重视,讲得久才彰显水平”,把讲话当作口舌炫技,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台下神游四方昏昏欲睡,座谈会开成了漫谈会,主题式研讨开成了沙龙式茶叙,“含金量”不高、“含水量”不少。“话语贵凝练,辞达而已矣”。纠治“话痨”顽疾,领导干部必须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删繁就简、直奔主题,能三言两语说清,决不拖泥带水;能短小篇幅阐明,决不拐弯抹角,挤干水分、捞取干货,让基层听得拍腿叫好而非哈欠连天,实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少谈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正确话”。现实中,“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寻找核心的解决方案”“具体情况视实际情况而定”等“正确”的废话、“严谨”的套话并不鲜见,看似“放之四海皆准”,实则空泛无力,也反映了脱离实际、故弄玄虚的扭捏做派。空话套话味同嚼蜡,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即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尖锐抨击“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当“高度重视”沦为口头禅、“正在研究”成了挡箭牌,却对“如何重视”“怎样落实”语焉不详,不仅于人无益、于事无补,更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言论虚头八脑、措辞云山雾罩是基层工作的大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派生物,领导干部必须大兴务实之风,把症结找准、把对策提实,少些弯弯绕绕的“玄虚经”,多些靶向施策的“路线图”;少些华而不实的“概念”,多些立竿见影的“实招”,避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常讲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贴心话”。有的领导干部久居“庙堂”,脚不沾泥土、耳不闻民声,下乡张口“产业链赋能”、闭口“数字化转型”,群众摸不着头脑,陷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窘境。“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领导干部必须胸怀“知屋漏者在宇下”的敬畏,走街串巷接点“地气”、走村入户沾点“土味”,摸清群众所思所盼,在“要说”与“想听”之间找准结合点。摈弃端起身架、板起面孔的说教,立足群众视角,将政策法规转为“三句半”、文件要求化为顺口溜,以“下里巴人”的俗语解释“阳春白雪”的道理,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架起党群连心桥。

 

阅读量:605 作者:钟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