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协同监护——南宁市政协积极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建言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成长不仅关乎个体命运、家庭福祉,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组成专题视察组,围绕“多维发力 做实做优南宁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开展视察活动,为筑牢南宁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线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高效推进专项工作,加强法治教育宣传,依法惩处违法犯罪,推动开展专门教育,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南宁市政协积极助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将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列入今年市政协视察活动计划。

“上半年,市政协视察组专题听取了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妇联等10个部门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的情况介绍,深入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良庆区法院、检察院,市公安局心圩派出所等7个基层单位视察。市政协委员边听边看边思考,围绕视察主题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韦雪梅介绍。

视察组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南宁市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承担着不同责任,需要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我市各级有关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家庭监护全链条,打造教育关爱闭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深化司法保护效能,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韦雪梅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委员们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归属感。

“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要注重情感陪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避免孩子因情感缺失而误入歧途。”市政协委员,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龙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潘元芬建议,在社区支持与资源整合方面,社区可组织亲子活动、心理健康讲座,为家庭提供支持,特别是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重点家庭提供针对性帮扶。此外,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拒不履行教育责任的家长,依法采取警示、强制学习等措施。

市政协委员、南宁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蓝斌建议,要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预防,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做实做细分级干预矫治,及早干预不良行为;依法矫治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依法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起诉、审判,强化警示教育。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筑牢监护防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优化教育方法”“加强品德法治教育,健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开展网络环境净网行动,加强社会面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探索构建综合帮教体系”“凝聚多方守护力量,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联动机制”……这些意见建议,是委员们提出的真言良策。

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委员们表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任何一方都不是“局外人”,只有多方力量加强联系,实行综合治理,才能为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扫清”不良诱因和风险,让他们的人生更鲜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19 记者:莫岚远 通讯员:樊容宾​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