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曾经让消费者猝不及防的“雪糕刺客”早已“遇冷”,一支曾经价格高达66元的雪糕,如今却无人问津。除了“雪糕刺客”,不少溢价的网红产品也逐渐暴露出了产品力不足、复购率暴跌的致命伤。归根结底,是这些网红产品把“社交货币”的属性过于放大,用符号价值掩盖了实用价值。毕竟过度依赖流量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离开了物美价廉这个立足之本,不论什么产品都难以做到“长盛不衰”。
当下,一些企业陷入“营销为主,产品为辅”的误区,将精力放在“外在”的炒作上,而非提升“内在”的价值,忘记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是品质,而不是社交媒体上的身份象征。消费者或许会为“新鲜感”买单一次,却不会为“不值当”重复消费。“网红食品遇冷”折射出消费理性的觉醒与市场价值的回归,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更应该关注食品是否安全、用料是否扎实、口感是否出众、价格是否合理等问题,而不是为过度营销、过度包装而买单。
从“平替产品”走红到“反向消费”成潮流,越来越多的消费心态在转变,一些商家“靠营销割韭菜”的套路也走不通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就是最好的“指挥棒”,用身体力行告诉那些急于求成的商家们,与其当“钱包刺客”收割韭菜,不如以物美价廉赢得人心。消费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不可取,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价格与价值的良性匹配,当价格严重偏离成本,营销投入远超研发,失去根基和口碑的网红产品也会“祛魅”。只有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才能在竞争浪潮中站得更稳、活得更久。
俗话说得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希望商家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做好每一款产品,让价格对得上价值,对得起消费者花的每一分钱。市场从不缺新鲜事,靠套路走红的网红产品在时间浪花的冲刷下,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但口碑过硬的“实在货”才能经得起考验。我们不妨让理性消费回归,用好产品说话,让性价比为王,这样才能使消费市场回归它本该有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