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一则关于“学生陈某某辱骂国家运动员”的调查通报,如同一记警钟在喧嚣的网络空间敲响。校方的态度传递出清晰的信号: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必须零容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但自由从不意味无边界的放纵,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理应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审视。肆意宣泄情绪、甚至公然侮辱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更触碰了公序良俗的红线。
根治网络暴力,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敬畏规则。厦门大学启动调查、承诺“严肃处理”,展现了教育机构应有的担当。同时,平台责任亦不容缺位,网络服务提供者要以技术手段强化内容审核,及时拦截、清理不良信息。
当然,守护网络文明也需要每个网民的主动参与。每一次对网暴的抵制与举报,都是对文明的守护。每一份自律与担当,都是对文明的践行。让我们行动起来,守护清朗空间,让文明之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