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南宁市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5年8月1日举行南宁市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南宁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兼)黄辉;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汝泽;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组织人才局)副主任(副局长)肖治江;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俊玮介绍南宁市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南宁市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10:30

发布人:

黄     辉   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南宁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兼)

范汝泽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肖治江   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组织人才局)副主任(副局长)

张俊玮    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主持人:

李 敏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园区改革发展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南宁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兼)黄辉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汝泽先生,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组织人才局)副主任(副局长)肖治江先生,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俊玮先生。

首先,请黄辉先生作介绍。

黄辉: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南宁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下面由我通报南宁市深化园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园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园区发展取得新成绩。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市一级产业园区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南宁市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方案等园区改革发展工作文件。全市产业园区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6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

二是系统性重构园区空间格局。将全市产业园区整合为16个,申报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因地制宜将南宁经开区以及“两港一区”进行优化整合,明确由高新区牵头负责东部新城建设;按照“一县一园区”原则整合12个县(市、区)产业园区,集中优势力量为产业园区发展赋能。统筹谋划园区空间与产业布局,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片区总体规划编制,推动以五象新区为主体、以东部新城和“两港一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落地落实,1—6月,东部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2.2%,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

三是园区改革激发新活力。明确以“1+4”总体架构统筹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出台了1个市级总体方案、4个“一揽子”配套文件。有力有序推进五象新区、市管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推动开发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园区管理机构职能、精简机构设置。在职能定位上,强化园区管理机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职能,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开发运营等非核心业务,将开发区涉及的多项社会事务划归属地城区管理;在机构设置上,推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整合设置五象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东盟经开区内设机构,并探索建立与产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人事管理政策。点面结合推动改革向下扩面,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区政合一”等管理运营模式。

四是园区建设释放新动能。积极向上争取各类园区建设资金,2024年以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9.71亿元,产业园区工程类、规划类、前期经费类项目获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1.24亿元,2家园区重点企业获得北部湾直接股权投资80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东部新城、“两港一区”等我市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有效拓宽筹融资渠道,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

五是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聚焦园区发展,联合多方力量深入开展大区招商、驻点招商,强化资本招商,1—6月,全市产业园区新签区外招商引资项目137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18个;围绕南A中心建设,“以投代引”推动重点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地,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44个。常州远欧、皇冠储能、迈越科技等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太阳纸业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远景项目、新日电动车项目等重点项目投产。

六是园区产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不断丰富,列入广西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总数量位居全区第一。今年新增江南工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我市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紧抓落实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一流”产业园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推动以改革赋能园区发展。持续深化我市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完善五象新区、市管国家级开发区社会事务剥离相关措施,健全与属地协同配合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人岗相适、优绩优酬的人事薪酬管理新机制,提升园区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水平。

二是紧扣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引。聚焦制造业、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精心谋划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经贸活动、赴大湾区开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外资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促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

三是持续抓好园区规划建设。深化全市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强化园区标准厂房、内部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要素保障,开展人工智能园区、零碳园区等特色园区建设。

四是营造更加优质的园区环境。推动完善项目引进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产业集聚度和投资服务水平。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感谢黄辉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央广网记者: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全市高质量发展作用愈发凸显,请问我市产业园区今年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辉:

今年以来,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化园区改革发展,全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受益于比亚迪、国潮、泰克等企业产能释放,今年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其中良庆产业园区、邕宁产业园区、青秀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保持强劲势头,均实现20%以上增长。太阳纸业林浆一体化项目、和泰绿色新材料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建设,带动园区工业投资持续增长,今年1—6月,全市产业园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其中横州茉莉花产业园区同比增长226.2%、隆安产业园区同比增长186.6%。

二是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市领导率队赴印尼、日本、北京、深圳、南京开展招商及项目对接,今年以来一批重点产业类项目落户产业园区,其中新签投资10亿元以上的区内外项目15个。

三是园区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发展“3+N”重点产业,每个园区明确主导产业,每条产业链选定3个左右链主企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园区内电池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园区对项目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凸显。上半年,全市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比重超七成,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比重超八成;新签区外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占全市比重近九成。产业园区对大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对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强化运行监测、精准服务和精准招商,全力推动产业园区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力量。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记者: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我市如何引导更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升园区规模,推动园区产业发展?谢谢。

范汝泽:

南宁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落实“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提升园区发展规模能级,不断开辟工业振兴主战场。

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新能源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是拉动全市增长最大动力;电子信息产业向高新技术迈进,瑞声科技、泰克、华芯振邦、国人科技等重点企业高速增长,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铝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攀升,和泰新材料、国潮铝扁锭等项目开工建设,产投铝箔技改(二期)投产,电池铝箔年产能达1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我市初步形成广西—东盟经开区等食品制造集聚区、邕宁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横州精制茶加工集聚区等特色产业园,累计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铝等6个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区第一。

下一步,我们坚持建强园区提能级,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产业加快发展。

一方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一是深入实施园区产业引导。深入实施工业园区产业引导办法,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配套完善、综合竞争力强的重点园区。强化落实重点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鼓励园区做强2—3个主导产业,紧盯目标招商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相继落地。二是统筹“港产城园”发展布局。促进港产城园物流畅通,进一步完善园区软硬件环境,着力增强园区对内辐射带动和对外开放合作的综合效能,提升园区对港、产、城的聚合力,实现以园领港、以园聚产、融园入城。

另一方面,狠抓重大项目攻坚,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重点聚焦“两重”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项目,以及“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项目进行谋划、储备、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强化园区重点工业项目对扩大投资的支撑作用。二是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园区重大制造业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周转资金,解决项目征地拆迁、配套建设等前期问题。2024年以来共策划太阳纸业、宸宇、东部新城高速数据传输产业园、和泰等四个项目获自治区周转金4.1亿元。根据产业项目需求,精准谋划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升东部新城、“两港一区”等园区产业承载力。三是实施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促进我市“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推动工业园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重点围绕“两新”工作,实施新一轮“千企技改”工程,组织园区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数字提升、绿色低碳等技术改造。四是推进“双百双新”项目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资源政策,瞄准引领性环节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各工业园区大力实施一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形成“前期谋划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今年以来已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计划。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国早报记者:五象新区在深化园区改革发展中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成效如何?

肖治江:

为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五象新区、市管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有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优化机构和管理职能。按照自治区、南宁市授予的管理权限,由五象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经开区、“两港一区”、综保区等区域范围内的规划、开发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对五象新区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优化,设立9个管理部门,强化经济管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能,逐步构建职能界限清晰、运转高效的“大部门制”工作格局。二是高效推进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移交。五象新区和江南区同频共振、密切配合,全面推动改革措施落实,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做到先划转再理顺,五象新区率先整体完成了经开区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属地城区。三是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积极回应各方合理需求,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精准到位。四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体制机制改革后,五象新区主责主业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成效明显,1—6月,五象新区全域工业总产值完成260.6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经开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2%;“两港一区”开发建设打开新局面,机场口岸实现缅甸生鲜农产品首次进口;1—6月南宁空港国际货邮完成4.14万吨,铁路港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18870标箱、增长283%。南宁综保区二期建成并通过现场验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南A中心展示中心一期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营;16家东盟企业入驻,签约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项目44个。

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园区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在南宁“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中“一体”和“西翼”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使“小管委+大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国有企业作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园区在培育重点产业链方面有哪些做法?

张俊玮:

南宁产投集团坚持以“产业研究+资本招商+项目承载”的投资思维推进产业链培育。一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目前,我们共有33个产业园区,围绕引进的比亚迪、华芯振邦等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产业落地,入园企业超110家,年产值超160亿元,为已形成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承载,目前已基本形成青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五象新区半导体产业集群、邕宁区铝精深加工集群等布局。铝精深加工产业的培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投资实施多个铝精深加工重大技改、扩产、补链项目,已形成了显著的铝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了可观的产值规模。特别是在电池铝箔领域,我们的产能已位居全国前列。为更好推动铝精深加工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我们正加快推进扁锭项目、新能源电池铝箔技改项目等重点工程,待项目全面达产后,我们的铝精深加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精准谋划上下游项目。我们通过构建总规模可观的基金矩阵,以“基金+基地+产业”投资模式,围绕已落地的龙头企业,主攻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开展精准招商与投资,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

三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对招引的重点产业项目,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提供涵盖交易、资金、物流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支持企业心无旁骛深耕发展。我们已打造规模化供应链业务体系,服务众多优质企业,并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此外,积极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通过产业园区光伏项目对入园企业用电直供,大大降低入园企业的用电成本,同时为区域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南宁市园区改革发展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量:990 作者:庞丽娜 杜佳徽 编辑:庞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