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涉及居民吃、穿、用、住、行等方方面面,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年6月,南宁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0.1%。同比降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和全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环比降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2025年6月南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那么,这些数据都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的采价员走进农贸市场、超市等地,揭秘CPI诞生背后的故事。
上午8时,水街商场各个摊位前已是人头攒动。在每个“逢5逢0”的CPI例行采价日,手拿采价器、胸挂调查证的张廷强准时出现。他是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的14名CPI采价员之一。
采价员正在采价中。记者 韦静 摄
一走进一楼的生鲜区,张廷强开启了工作模式:“老板,荔枝多少钱一斤?”“小张又来采价啦,今天的晚熟荔枝四块一斤。”在一个水果摊位前,张廷强一边询问一边记录,遇到价格有明显变化的,还要问问摊主具体的原因。
“近期高温多雨天气频发,加上目前正值南方传统鲜菜供应淡季,市场鲜菜价格有上涨趋势。在鲜果方面,6月开始进入本地夏令水果盛产期,荔枝、西瓜、火龙果等品种大规模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加,鲜果价格近期开始下降。”他告诉记者,这一项项数据是有温度的,折射出市场的变化,“你看,今年荔枝大丰收,价格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大家实现了荔枝自由。”
采价员正在和记者交流。记者 韦静 摄
作为一名去年刚入职的采价“新人”,张廷强刚一开始并没有这么顺利,为了赢得商户的信任、说服摊主配合采价,他向有经验的采价员“取经”,时不时和商户们聊天、向他们解释采价的工作……渐渐地,大家熟悉起来,也明白了小张“老是只问不买”的奇怪举动。
在水街商场经营一家水果店的摊主卢女士表示:“一开始不知道采价员来问价格的目的是什么,东问西问,问了价格又不买。后来才知道他们采集价格是为了编制消费价格指数,了解物价水平,这利于市场的稳定,反过来也利于大家的生意和发展。”
每月共有13天的采价日。每到采价日,采价员都要到全市568个采价网点“逛”,“问”规格品的实际成交价,“听”一般消费者的交易信息,采集CPI八个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共2873个规格品,并通过“CPI手持数据采集系统”上报采集的价格。平均每个月,采价数据量在8500多笔,最终这些数据“汇”总上传到国家统计局“统计云”平台,最后用于编制各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采价员正在采集数据。记者 韦静 摄
“数据汇总后,我们会通过几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方式,将上千种商品的价格数据进一步计算和汇总,先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将这个均价与上月均价相比、与上年同月均价相比,这就是我们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指数,再逐级计算出该基本类、大类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指数,CPI就这样基本出炉了。”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消费价格调查科科长周庆说。
一个热知识,其实CPI是一个相对数,是没有单位的。“我们常常会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上涨或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这样更便于大家感受物价的变化。”周庆说,CPI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它是采价员们用脚步丈量出的市场统计数据,更是反映南宁“人间烟火气”的重要指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