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一群未成年人以 “跑楼小孩” 身份,从外卖员手中承接 “最后垂直 100 米” 的送餐任务,每单收费 1至2 元。这些孩子胸前挂着二维码,守在写字楼附近,见有外卖、快递小哥驶来,便高喊 “要代送吗”。表面上看,配送小哥节省了时间,孩子赚到了零花钱,家长也认为孩子得到了锻炼,但实则隐患重重。
从人身安全看,未成年人身心未成熟,风险判断与应对能力不足。他们路边抢单、在高楼电梯间奔跑,易摔倒撞伤,意外发生后责任难厘清,即便外卖员留存家长电话也无法免责。
消费者权益也难保障。消费者支付的是平台与骑手的服务,而如今服务链条末端换成孩子,一旦出现送错地址、餐品损坏等问题责任归属不明,平台监管缺失,还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从法律层面而言,律师指出,外卖员让未成年人代送餐,可能构成变相雇佣童工,涉嫌违法。若被认定为雇佣关系,外卖员需承担雇主责任,外卖平台、监护人等也可能难辞其咎。
社会实践应匹配儿童能力,家长可通过更安全方式让孩子体验劳动、理解金钱价值。锻炼为成长,而非冒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