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纽约大学人工智能博士蒋明带着硅谷基因踏上南宁这片热土时,他手中的“密钥”不仅是30项中美专利与百亿级转化成果,更是一张以人才为引擎的东盟数字化蓝图。2019年创立广西数科院科技有限公司后,这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元宇宙课题组专家带领6名博士后人才在八桂大地构筑起人工智能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在青秀区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下,培育出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稀有的人工智能博士创业创新团队,聚焦“应用场景创新”的AI与元宇宙融合实验室应运而生,11名高层次人才牵头各显神通,在公共安全、政务咨询、文旅服务三大战场实现AI大模型的场景落地——让技术从实验室跃入千行百业。
“近年来,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为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青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古茂江表示,“当前,我们正奋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高水平科技人才与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此,我们着力强化‘大人才观’,联动人社、科技、教育、发展改革、经信等部门力量,打破壁垒、协同发力,系统化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让更多优秀人才在青秀区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青秀区是南宁市高层次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区,高层次人才占全市数量的31.1%。当自治区吹响“向海图强”的号角,青秀区迅速响应,整合覆盖创新创业奖励、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健康关爱等多领域的82项惠才政策汇成“大礼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传送到企业、精准触达各类人才。不仅为“产才城融合”铺设出加速赛道,更让集聚的人才成为激活东盟合作新蓝海的“金钥匙”。
如何让人才“近悦远来”的故事持续上演?
来自泰国斯巴顿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师生团队考察青秀创新中心亿翔无人机。
智联东盟活动第三期-中越两国青年开展青春正young·中越同行文化交流活动。
平台聚才,构筑招才引智强磁场
青秀区坚持以南A中心为锚,联动打造南宁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青秀创新中心和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搭建起“平台集聚—场景驱动—生态反哺”的产业高地,这是青秀区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生动缩影。
“当技术攻关直指产业痛点,产业链升级便有了硬支撑!”青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陈明媚介绍,城区以需求牵引、机制破壁、开放协同三向发力:一抓精准引才——绘制产业人才热力图,靶向引进八桂学者等领军力量;二抓制度创新——探索校企“薪酬联动分配制”,释放科研人才创新动能;三抓跨境循环——建设海外创新中心,推动中国—东盟人才“双向奔赴”。
平台矩阵释放“强磁力”。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靶向绘制“产业人才热力图”,以“薪酬联动分配制”柔性引进八桂学者2名、教授5名。广西中科阿尔法公司借SiP封装技术攻克芯片体积与能耗瓶颈,为无人机图传与驱动器装上“中国芯”。
南宁青秀创新中心聚力打造“AI智能办公训练营”等8大产业赋能平台,吸引400家企业扎堆。其运营公司更在越南河内建立海外创新中心,成功邀约120名东盟青年才俊漂洋过海,深入八桂大地,零距离触摸国内AI标杆企业的创新脉动,为后续推动人才联合实训奠定了良好基础。
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奠基仅三个月,人工智能展厅已拔地而起。未来将引入新加坡“产城融合”模式,为小型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高端人才打造创业沃土。
青秀区还积极联合企业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促成新竹街道新竹社区的“智慧社区服务”和民主路小学的“中国东盟数字教育”两个应用场景项目入选南A中心展示馆。应用场景项目的落地,同步开辟了在技术实践中培育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径。
行业汇聚,开辟东盟合作新蓝海
“这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广西优可福航空科技总经济廖旭华带领着他的技术团队和“机飞狗跳”系统,瞄准东盟应急管理市场,“青秀区围绕加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融合发展,提供的保障服务为企业营造了优越的营商环境。”
2025年以来,青秀区聚焦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机制,以人才“强磁场”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创新高地,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1个、高层次人才378人。
随着广西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成功首飞,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低空经济“人才之家”揭牌成立,青秀创新中心低空经济产业孵化期已集聚43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研发、生产、应用的全产业集群,拥有197项知识产权,8个低空经济应用项目入选《2024年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典型场景案例,占全国总数的11.4%。设立4家研发中心和2家创新实践基地,开展1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面对东盟市场的机遇与挑战,青秀区联动南宁RCEP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中国-东盟低空经济产品出海服务平台,与招商银行共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是战略突破口。”青秀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城区已经汇聚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0家。
当前,南宁市急需三类核心人才:一是技术攻坚型(无人机自主导航、边缘AI算法工程师),二是产业融合型(低空物流运营管理、跨境适航认证专家),三是生态构建型(空域规划师、低空经济政策研究员)。
记者了解到,青秀区已布下三招“先手棋”:筑巢——首个低空经济孵化平台——青秀创新中心无人驾驶航空科创核心区,头部企业技术大咖拎包入驻;引凤——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三级人才政策抛出百万元项目礼包;通路——亿元产业基金输血创新,中国-东盟低空经济产品出海服务平台畅通技术出海与产品拓市的双向通道。我们力争将青秀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低空经济人才新高地。
优化生态,厚植近悦远来人才沃土
全球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总票房突破159亿元,影片中鲨鱼将军盔甲的反光细节曾让团队反复调试打磨。
在南宁青秀创新中心的创作基地里,周卫炜轻抚办公区一尊3D海妖模型坦言:“没有青秀创新中心的‘政策礼包直通车’,我们难有底气死磕每一帧画面。”
2018年,四叶草团队刚入驻青秀创新中心时,周卫炜心里打着鼓:“动漫渲染算力成本占营收30%,技术迭代如履薄冰。”转机来自青秀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雨林”——场租减免政策。“政策活水精准滴灌,让我们敢把更多利润投入技术攻坚。”周卫炜说。
四叶草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章鱼将军。
在青秀创新中心的办公室内,李帅永博士正调试着最新一代管网传感器。他领衔的万基泰数字城市科技团队,专注破解城市“地下生命线”安全难题。“政策让我们敢把资金砸在技术刀刃上。”李帅永展示着实时跳动的地下管网三维图谱。这支覆盖多学科的精锐团队在政策加持下全力攻坚物联网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让地下管网实现燃气管网、排污管道、电力光缆“看得见、控得住、管得好”的突破。
如今,得益于青秀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滋养,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客享受政策“及时雨”。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青秀区紧扣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图谱,制定“揭榜挂帅”专项计划,同步落实南宁市人才“双23条”新政,设立提供青年人才生活补助、子女入学等综合保障。
品牌舞台赋能成长。定期举办“邕江计划”政策宣讲会、“青秀创享荟”等系列品牌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对接、技术对接,以及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对接服务。
靶向招募产业新锐。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赛道,推出“火热青春·就在青秀”系列人才活动,27场招聘会精准链接916家企业与人才,促成意向签约2898人,发放政策“礼包”1.6万份。
技术尖兵实战跃升。发挥用好科技特派员政策,服务14名高校院所科创人才、专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围绕企业技术难点开展课题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今日之青秀,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于邕江之滨深度融合,1874名高层次人才如星火汇聚,持续为东盟合作新引擎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