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四位一体”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崛起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南宁市宾阳县以创新为引领,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保障”“技术变革+共享工厂”“本地供给+本地应用”“产教融合+实训操练”四位一体模式,加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已培育4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7家数字化车间,6月27日启用的南宁(宾阳)立德机器人生产基地更以“广西首个焊接机器人项目”身份实现产品交付,预计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南宁(宾阳)立德机器人生产基地

政策赋能:全流程服务护航产业落地

宾阳县立足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出台《宾阳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硬件产业壮大、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生态优化三大方向,推出11项具体措施。当地成立人工智能工作专班,推行“一企一策”服务机制,推动立德机器人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30天,并指导企业申报自治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最高150万元技术成果转化奖励。

在区域协同方面,宾阳县引导企业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推动立德智能焊接机器人应用于马道枢纽双线船闸人字门制作等关键工程,助力打造“标杆工程”。目前,相关设备已完成超2000米焊缝作业,质量合格率达100%。

技术破局:共享模式重构行业生态

南宁(宾阳)立德机器人生产基地母公司——深圳立德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驱动控制系统与 AI 视觉焊接集群技术,融合数字孪生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焊接零缺陷,破解了船舶制造行业诸多难题,相关智能焊接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大型船舶制造业。在融合发展方面,探索智能机器人在多领域应用,与广西晶飞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建设“广西低空人工智能机器人 + 光能创新中心”,推动低空 AI 机器人在多领域研发应用。此外,还推出机器人共享工厂模式,船舶工厂购买智能焊接服务,立德提供机器人、技术与服务,工厂仅需提供场地,无需承担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及运维成本,该模式获船舶制造企业广泛认可。

链式发展: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激活

宾阳县构建“本地供给+本地应用”闭环生态。上游环节,推动立德机器人与岑科电子、华芯振邦等本地企业合作,年采购核心部件超3000万元,并联合研发国产激光雷达替代方案。下游环节,通过供销对接会促成广西威尔森环保等企业采购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团队已启动5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数据显示,全县人工智能产业链关联度提升至65%,形成“研发—生产—应用”协同格局。立德机器人生产基地负责人表示:“本地化合作降低了物流成本,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人才筑基:产教融合培育新生力量

依托南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宾阳县推动政校企共建培训基地,开发《工业机器人运维技术》等8门课程,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首批100名定向生已完成理论学习,进入企业实训,30%已获企业预定。

投资2000万元的智能装备实训中心配备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等设备,可同时满足200人实操培训需求。该中心获批为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指定认证中心,可开展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预计年培训500人次。此外,立德机器人与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已联合举办3期技术研讨会,吸引200余名专家参与。

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从链式发展到人才培育,宾阳县正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一场由“智造”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这片热土上蓬勃兴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53 记者:唐艺文 通讯员:曾德好 徐丽娅 编辑:冼慧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