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南宁: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进小区大门刷脸即可,无感通行方便快捷;“一码通城”实现刷码乘地铁公交、进景区公园,让出行告别繁琐;企业办事在手机端操作,轻松完成各类申报……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强化数据赋能,推出了一批解决市民生活、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方面痛点难点问题的智慧应用,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

民生需求“一键达”

政务服务“掌上办”

近日,良庆区居民谭女士轻点手机屏幕,通过“爱南宁APP”的“一码通城”功能刷码便捷乘坐地铁,开启忙碌的一天。“现在,出门只带手机就够了,乘车、办事都能搞定。”谭女士说。其实,这也是许多南宁市民的生活体验。

云宝宝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秘书黄瀛表示,“爱南宁APP”作为南宁市本地的政务服务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数字化载体,自2018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已连接47个局委办及企事业单位,应用覆盖数字证照、交通出行、政务服务、城市生活以及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和智慧双创七大领域,上线了“一码通城”、数字身份、电子社保卡、南宁公积金、电子驾驶证和行驶证、个人信用等应用。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达1100万人,月活跃用户数保持在60万人以上,为市民带来了便利。

针对企业需求,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和云宝宝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搭建了“五象益企”平台,于今年4月上线试运行,目前已上线政策宣传直达、企业诉求直通、中介服务超市、一码通、项目申报、企业开办、青年人才驿站、企服日程、企业学堂、企业名片等10项政务和社会化服务应用,满足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成为企业专属“智能顾问”和政策申报活动的“掌上管家”。目前,平台已有480家企业完成注册认证。

AI赋能基层治理

织密社区“智慧网格”

随着南宁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层生活,越来越多“智慧社区”应运而生,不断拓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

近日,在凤岭名园物业服务中心,电子屏上出现的“数字人管家”用亲切自然的语音与居民互动,解答政策咨询,提供生活服务指引。这正是百花岭社区以AI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凤岭名园物业服务中心内,“数字人管家”可提供政策咨询和生活服务指引。记者 廖欣 摄

在凤岭名园小区,安装有感应系统的路灯可自动调节亮度,实用又低碳;当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系统能迅速识别并发出警报;一旦发生高空抛物事件,系统可迅速锁定抛物位置和时间,为调查处理提供有力证据……百花岭社区联合中国电信南宁青秀区公司,以凤岭名园小区作为试点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等应用场景,目前已实现智能照明、高空抛物监测、AI烟感告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AI告警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今年5月,一位84岁的老人在凤岭名园小区散步时摔倒,巡逻的保安发现后通过智慧社区平台人脸识别系统快速锁定老人身份,调取预留的紧急联系人信息后立即联系其子女,并及时送医。

“我们将通过打造智慧社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百花岭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黄晓表示,智慧社区平台可以对社区人员的人口流动、设施使用情况等信息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合理规划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社区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与政府部门数据共享,还能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构建惠民“生态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南宁市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智”建城市、“慧”享生活。

“我们将建强城市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枢,为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提供统一的底座支撑。同时,激活数据要素,为城市治理的高效协同和公共服务普惠便利提供数据赋能。”南宁市数据局副局长唐国玉介绍,在深化智慧应用场景方面,将建设“AI南宁”城市级智能体平台,在民生服务、宜居环境、城市治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一老一小”、嵌入式社区等领域推出一批智慧应用,以“小切口”牵引“大场景”,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生活环境更宜居、基础设施更加智能、产业体系更加优化,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85 记者:廖欣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