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圈粉 暑期南宁研学游火热

今年暑假期间,接踵而至的研学团让广西规划馆·恐龙奥秘科学馆热闹非凡。“大家看这一副棘龙骨架,像不像恐龙在水中游动的样子?”恐龙奥秘科学馆常务副馆长梁芷瑜生动的讲解,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

在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孩子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不同场景,了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应对、应急救护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南宁,无论是在科学馆里探寻恐龙的奥秘,还是走进教育基地学习应急避险的实战技巧,一场场研学之旅让历史可触摸、让科学可体验、让文化可感知,不仅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的热情、收获了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沉浸式体验

在游玩中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在恐龙奥秘科学馆,复刻的恐龙骨架吸引小观众驻足观看。记者 叶子榕 摄

步入广西规划馆·恐龙奥秘科学馆内,由全息投影、裸眼3D、AI等技术构建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景令人惊叹,孩子们行走在这条“生命演化通道”中,探索“恐龙从何而来”的奥秘。“现在我们来到‘恐龙时代的黎明’——三叠纪。当时的地球气候温暖干燥,大陆像一个巨大的拼图,还没有分裂,大陆之外,是无尽的海洋,一部分体型灵活的动物顽强生存了下来,恐龙便从它们之中诞生。”讲解员生动的讲述让孩子们听得兴致盎然。

“在这里,我和孩子见到了1:1复刻的恐龙骨架。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身躯庞大无比!没想到广西发现的恐龙也不少:赵氏扶绥龙、何氏六榜龙、广西大塘龙……”市民王秀月带着6岁的孩子边逛馆边录视频,分享自己的感受。

进入暑假,研学旅游热度持续上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到“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一段段妙趣横生的讲解,一次次身临其境的体验,让研学之旅充满了惊喜。“7月12日,恐龙奥秘科学馆开馆运营以来,广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客流量节节攀升。科学馆创新采用了100多项可视化数字技术,将高精度复原的古生物影像与数智化设备、展品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梁芷瑜说。

作为国内首个以恐龙为主题的集“亲子互动、研学教育、大众科普、学术研究”于一体的“AI+数智化互动式旅游目的地”,恐龙奥秘科学馆面积有6000平方米,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领衔的20多位国内外一线恐龙与古生物专家学者任学术指导。科学馆常设恐龙主题展览和系列恐龙主题研学课程,并定期举办科普讲座、社教活动、系列特展、主题巡展、恐龙文化节等,致力于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我们希望通过这座科学馆,把化石背后的故事、研究里的发现、野外考察中的艰辛,讲给更多人听。”梁芷瑜表示,今后恐龙奥秘科学馆将不断拓展研学业务,组织策划更多科普教育活动,持续优化升级展馆的软硬件,推动“文旅+教育”融合,带动区域文旅消费升级。

科技赋能

让安全知识“可触可感”

在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学生在讲解员带领下学习使用灭火器。(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供图)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触摸历史,还能在实践中掌握应急技能。近日,位于广西体育中心的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同样火热。作为南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2024年1月运营以来,该中心进馆参观体验人数超10万人次,接待参观体验活动超过1300场次。

“参观群体主要包括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社区居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研学内容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应对、应急救护、无人机飞行、枪械知识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公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南宁壮小安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建林说,该中心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及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所打造的各种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打破了传统科普的“说教模式”,让安全知识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中心分为交通安全体验区、消防安全体验区、自然灾害安全体验区、公共安全体验区、应急救护体验区、生产安全体验区、多媒体VR安全教室等多个区域。孩子们置身其中,可以快速掌握各种应急技巧和知识,实现“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市民陈延锋对体验式学习点赞:“在交通安全体验区和自然灾害安全体验区,无论是公交车、地铁车厢,还是火灾现场、台风环境等场景,都还原得非常逼真,让体验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真切地感受到危险情境,从而让学习效果加倍。”

该中心将持续围绕场景化设计、科技赋能与情感共鸣等方面开发更多研学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安全教育融合,既能传授应急技能,又厚植家国情怀;开展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场景化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让安全知识不再止步于理论,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深挖潜力

“体育+文旅+研学”持续“出圈”

近年来,良庆区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研学教育+数字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持续开展“非遗研学营”活动,同步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研学产品及非遗研学文创产品《良辰有戏之火龙戏珠》,推动研学旅游持续“出圈”。目前,良庆区获得教育行政部门授牌的研学基地共21家,其中自治区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家、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家、城区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家。

为了更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良庆区还精心打造了“文化艺术类线路”“人文历史类线路”“非遗技艺类线路”“应急科普类线路”“国情与爱国主义教育类线路”“自然生态与劳动教育线路”“科学技术类线路”“友好东盟类线路”“AI智能类线路”“自然生态类线路”等10条精品研学线路,研学线路包括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美术馆、广西规划馆、东盟国际细胞库、“星耀南宁”科学馆、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广西体育中心等多个场馆,将短途体验与深度研学相结合,进一步满足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等不同群体需求。

消费者的热切关注,推动研学旅游探索更广阔的发展方向。作为广西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方,南宁威宁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文旅经济与研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研学内容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彰显浓郁的地域魅力。”该公司总经理黄春华表示。

当前,该公司正依托广西体育中心资源,充分发挥场馆的专业属性,把安全知识巧妙融入体育场景,让孩子们切实掌握在突发事件中自救互救的技能;还计划与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加强合作,精心串联起“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应急安全”的特色研学线路。

“公司将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制定详细的研学活动安全管理规范,配备专业的教练、安全员和文化讲解员,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安全预案和文化讲解标准。此外,还将借助科技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让孩子们在研学过程中‘研之有道’‘学有所获’。”黄春华表示,未来还将持续挖掘南宁“体育+文旅+研学”的融合潜力,让研学活动成为培养青少年高尚文化情操和自觉安全意识的重要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南宁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5 记者:韦静​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