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健康筛查调查中,相关部门发现部分市民在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后,没有第一时间就医,而是自行服用家中常备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或止痛药。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可能延误最佳诊疗时机,更不利于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早管理。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退烧药和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并不能消除病因。服用后可能会感觉“舒服一点了”,但这就像给疾病“披上了伪装”,让患者和医生都难以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真实性质,增加了医生诊断的难度,可能错过关键的诊疗窗口期。
除此之外,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都是由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在发病初期(尤其是发热期)是病毒血症期,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去叮咬他人,就会造成疾病传播。如果患者自行服药后感觉“好转”而照常活动,没有及时进行医学评估和必要的防蚊隔离措施,就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无意中将病毒传播出去。
南宁疾控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大多为自限性疾病(即依靠自身免疫力可康复),但关节疼痛等症状可能非常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数周甚至数月);如果是登革热,少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流行病学史(如近期是否到过疫点、有无蚊虫叮咬)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来确诊。及时就医,医生才能对症治疗,监测病情发展,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护理和隔离,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除此之外,发热、关节痛并非基孔肯雅热的独有症状,也可能是登革热、其他病毒感染甚至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只有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能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更危险的情况。
【提醒】
出现以下症状,请高度警惕,立即就医:突发高热(常高于39℃);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脚踝、膝盖、手指等部位),常伴随明显肿胀(基孔肯亚热);头痛、肌肉疼痛、 恶心(登革热)。
如果近期你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疼、皮疹”(部分患者出现)等任一症状,请务必:立即停止自行服用退烧药、止痛药;尽快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具体症状(尤其是发热、关节肌肉痛、皮疹出现的时间、特点)、近期的活动轨迹(是否去过已知的蚊媒传染病流行区)、是否有蚊虫叮咬史、自行服用了什么药物(药名、剂量、次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