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古诗词里描绘的田园诗意照进现实,是怎样的感受?8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良庆区南晓镇南晓社区南焕坡的广西国拓水产养殖基地,只见一个个养殖池立在绿水青山之间,此起彼伏的牛蛙鸣叫声如鼓点般洪亮,青绿色的身影与粼粼水光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现代生态农业的生机图景。
广西国拓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徐辉仁正在投喂饲料。记者 叶子榕 摄
这座占地约86亩的养殖基地自从去年投产以来,目前已建成320个养殖池,每个池子的产量约为6000斤至8000斤。“开饭啦!”站在蛙池边,广西国拓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徐辉仁拍拍手,只见上万只牛蛙争先恐后地聚拢过来,等着他投喂特制饲料。“今年预计年产牛蛙可达250万斤,和去年相比增加了20%,主要销售至上海、四川、重庆等地。”徐辉仁告诉记者,公司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牛蛙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你瞧,这一批牛蛙已经长得有拳头那么大,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
在水产养殖基地里,牛蛙青绿色的身影与粼粼水光相映成趣。记者 叶子榕 摄
怎么把头发丝一般大的小蝌蚪养成一只只比拳头还大的健康牛蛙?其养殖的秘诀就在科学喂养上,“我们养的牛蛙都是‘喝中药’的!里面加入了黄连、龙胆草等中草药,用来调理牛蛙的肠胃。”广西国拓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王国裕表示,每天他都要巡塘、持续观察牛蛙的生长情况,遇上极端天气还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换水,确保牛蛙的健康生长。目前,该公司还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今后将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当地的牛蛙科学养殖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在水产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观察牛蛙的生长情况。记者 叶子榕 摄
随着广西国拓水产养殖基地的加快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联农带农成效逐步显现,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条新路子。目前该养殖基地长期稳定雇佣20多名当地村民,还持续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当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多岁的南焕坡村民李荣飞主要负责投料、换水等工作,他告诉记者:“在广西国拓水产养殖基地里上班,离家近还有稳定的收入!”
广西国拓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徐辉仁正在熬煮中药。记者 韦静 摄
牛蛙养殖产业的逐步壮大,是南晓镇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后我们将利用好南晓镇好山好水的资源优势,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入驻,不断发展壮大水产养殖、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把南晓镇的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南晓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龚沃昌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