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理性应对基孔肯雅热,莫让谣言“趁虚而入”

接触患者物品就会“中招”、O型血的人最易感染、吃大蒜等民间土方可有效预防、康复了也会疼一辈子……近期,我国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引发社会关注。这本是需要科学防控、冷静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然而,各种网络传言却不胫而走,给各项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事实上,基孔肯雅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并非接触患者物品就会被传染。而且,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O型血人群更易感染,蚊子叮咬目标主要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因素影响。同时,吃大蒜等民间土方并无预防作用,康复后多数患者症状也会逐渐改善,不会疼一辈子。这些谣言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容易干扰正常的防疫工作,让公众陷入不必要的恐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往往比病毒还快。一些人出于好奇或其他目的,未经核实便随意转发、传播这些谣言,这种行为不但会加剧公众的恐慌,还会误导公众的行为,给防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我们应关注国家疾控部门、权威医疗机构发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专业人士的严格审核,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等。同时,我们还应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如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清理室内外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等,更好地防止疫情的蔓延。

这场基孔肯雅热的谣言风波告诉我们,在面对健康类信息时,不妨多一分冷静,保持一份清醒,认真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假。在信息繁杂的时代,科学知识和理性判断才是守护自身的最好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以科学的方法应对疫情,而不是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09 作者:李琴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