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至2025年6月,广西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44942人、提起公诉78239人,依法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283人、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治理等费用1亿余元……8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广西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做深做实检察为民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自治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严丽萍在会上介绍,广西检察机关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案件。自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44942人、提起公诉78239人;紧盯“舌尖上”的安全,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233人;聚焦社区团购、直播带货不规范及麻醉药、精神类药品滥用等问题,办理公益诉讼1524件,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用药放心”。
围绕社会保障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整治“回流药”等欺诈骗取医保行为,加强对骗取套取养老金等虚假诉讼监督,办理相关案件169件。针对公示信息未去标识化、人脸信息采集存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办理公益诉讼221件,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向2782名因案致困当事人及近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3348.16万元,传递检察温度,监督纠正的两起“小过重罚”“过罚不当”案分别入选最高检2023、2024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广西检察机关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依法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283人,办理公益诉讼2516件,督促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4.5万吨,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治理等费用1亿余元。
其中,桂林市检察院办理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大面山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北海市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涠洲岛海域非法捕捞等犯罪,同时追究生态赔偿责任,有效保障涠洲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该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展播;梧州市检察院依法监督纠正一起森林、林木所有权登记纠纷案,促使当事人名下137亩山林使用权“失而复得”,央视作专题报道。
在突出守护民生福祉方面,广西检察机关用心用情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依法起诉恶意欠薪犯罪20人,支持提起民事诉讼1312件,切实解决烦“薪”事。其中,针对常年出海的船员群体诉讼能力较弱、提起诉讼确有困难等问题,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四地检察机关与海事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涉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帮助57名船员追讨劳动报酬240万余元。
同时,全面加强妇女权益司法保障,起诉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犯罪4106人,加强对就业歧视、贬损妇女人格等违法行为监督,办理相关公益诉讼138件。南宁市邕宁区检察院针对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被辞退、调岗、降薪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先后帮助60余名女职工重返工作岗位、获偿相关费用。
此外,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起诉养老诈骗犯罪200人,追赃挽损约492万元。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协同相关部门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2025年上半年,全区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1437人,同比下降23.56%。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