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一女子在影院发现座椅靠背上布满白色“虫卵”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公共区域座椅卫生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电影院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座椅卫生状况究竟如何?又存在哪些潜在隐患?是否“坐上去就染病”?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影院张贴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
8月20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区内多家电影院发现,大部分影院影厅内干净整洁,椅套没有明显污渍,空气流通良好,无异味。工作人员表示,每场电影结束后,都会有保洁人员及时清扫垃圾,以保持影厅整洁。
南宁大部分影院干净整洁。
然而,在一些影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南宁某影院,记者刚进入影厅,便能闻到些许异味,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部分椅套上留有食物残渣、皮屑等污渍。在电影院大厅角落,记者看到张贴着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上面明确说明: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落实专人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记录工作。但记者在公开区域并未看到相关清洁记录。对此,该影院工作人员称,消毒工作会定期展开,只是记录不方便对外展示。走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影院没有提供一次性座垫套的服务。“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携带使用一次性座套,但目前我们没有这项服务提供。”一位影院工作人员说道。
部分影院座椅存在食物残渣和污渍等情况。
电影院座椅到底脏不脏?看个电影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这些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广西民族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周星指出,影院布艺座椅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部分检测的菌落数达到每平方厘米几十到上百个,且受清洁频率和人流量的影响显著。“影院的卫生隐患源于环境封闭和清洁滞后。空间密闭、人员密集,汗液和皮屑容易残留,而座椅清洁多为定期擦拭,难以实现‘一客一消’,布艺材质的缝隙更容易藏污纳垢。” 周星进一步解释道。此外,公共交通座椅、商场试衣间座椅、健身房器械等也是细菌聚集的高风险区域。
对于感染风险,周星表示,座椅上的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的皮肤黏膜有天然屏障,感染概率较低。穿短裙、短裤的人,只要皮肤完整,无需过度恐慌;但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接触到致病菌,感染风险就会增加。另外,周星指出,病毒传播主要靠飞沫和密切接触,单纯的座椅接触并非主要途径,除非接触手足口病等特定病毒后摸口鼻眼。
若出现感染情况,周星给出了应对建议:皮肤出现红疹、瘙痒、小脓疱等症状时,先用水冲洗接触部位,再涂抹碘伏消毒。若红疹、脓疱持续1—2天未缓解,可外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如果出现高热、腹泻、呕吐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那么,如何在观影等公共区域做好防护呢?周星表示,无需过度慌张,做好基础措施就能降低风险。优先选择一次性防护,比如携带一次性坐垫,或用消毒湿巾擦拭座椅坐面和靠背。同时,要注意手部卫生,观影时少摸脸、揉眼睛,吃零食前用免洗洗手液搓手20秒以上,且要覆盖指缝和手腕,结束后及时洗手。若发现座椅有明显污渍或异味,可要求更换座位;穿短裙短裤时,可垫小毯子减少皮肤直接接触。“健康人免疫力足以应对日常接触,做好防护就能安心享受观影乐趣。”周星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