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票根为钥:解锁城市消费升级新密码

一张演唱会票根,在南宁被赋予远超入场凭证的价值。它既是撬动16.43亿元经济效益的支点,也是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的纽带,更是城市向八方来客递出的温情名片。2025年上半年,8场大型演唱会吸引24.14万人次奔赴邕城,南宁市以“票根经济”为突破口,不仅破解了“流量变留量”的行业难题,更探索出一条以服务消费升级推动城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票根经济”的核心智慧,在于对消费场景的精准串联与时空延伸。传统模式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往往是“单次消费”,观众看完演出就走,城市难以分享流量红利。南宁的破局之道,是将一张小小的票根转化为“全城消费通行证”:活动前后3天,凭票根可获知名景区门票半价、指定酒店住宿低至6折、餐饮消费8折优惠……这些“宠粉大礼包”形成的消费引力场,成功将观众的旅程从“半日游”拉长至“多日体验游”,使单次观演行为延伸为覆盖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娱乐的复合型消费。数据背后,是城市治理者对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当优惠政策形成“组合拳”,当消费场景实现“无缝衔接”,游客自然愿意“留下来,玩个够”。

从经济生态视角看,“票根经济”实际是构建多方共赢的价值网络。对游客而言,票根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低了消费成本,提升了旅行体验;对商家而言,演唱会流量转化为稳定客源,酒店客房入住率、餐饮翻台率、景区客流量同步增长,市场活力被有效激活;对城市而言,消费链条的延长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收益,更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放大了城市品牌影响力。政府服务、商家参与、景区联动,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展现出消费经济的乘数效应。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票根经济”正在重塑城市与游客的情感连接。当游客凭票根在夜市兑换特色美食优惠时,感受到的是城市的烟火气;当观众持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半价时,体会到的是城市的包容度。这种“一张票根全城认”的机制,让商业消费超越了物质交换的层面,升华为情感认同的纽带。从“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到“因一次体验爱上一座城”,南宁用细节彰显温度,用服务传递诚意,使短期流量沉淀为长期“留量”,为城市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情感资本。

8月19日,2025年“唱享金秋·乐购南宁”活动启动,这是继2025年三季度“惠聚邕城·乐享消费”活动后的又一重磅活动。新一轮优惠措施将持续发力,23家研学基地、46家酒店、9家大型商家参与其中,优惠力度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持续更久。两场活动前后无缝衔接,恰恰证明了“票根经济”激发消费行之有效,也标志着“票根经济”从探索阶段走向系统化、常态化。比如,“票+房+餐”联动优惠的扩容,将优惠覆盖范围从演唱会扩展到南宁马拉松比赛等更多大型活动;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的AI研学线路,拓展了“票根经济”的受众群体与内涵边界;开学购专享优惠则精准对接新生消费需求,体现了城市对不同群体的细致关怀。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全周期、多场景、广覆盖”的消费促进体系,展现出南宁对消费规律的深刻把握——消费升级不仅是商品品质的提升,更是服务体验的优化和消费场景的创新。

展望未来,“票根经济”的潜力仍待进一步挖掘。当交响乐票根可以兑换文创产品,当电影节、话剧周、音乐节、戏剧周、诗歌节等活动的凭证解锁夜市优惠,当高铁票、飞机票能变身旅游折扣卡,跨界融合将打开更广阔的消费空间。电子票根的跨场景应用、行业壁垒的进一步打破、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将推动“票根经济”从“节庆特惠”升级为“日常机制”,从“单点联动”发展为“生态协同”。南宁的实践表明,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于以创新思维激活存量资源,以系统观念构建消费生态,以人文关怀提升服务温度。

一张票根,丈量着城市消费经济的深度;一串数据,见证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精度;一种认同,彰显城市品牌的情感温度。南宁以“小票根”激发“大消费”的探索,不仅是对消费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城市发展逻辑的重塑——当城市真正把游客当“家人”,把服务做“贴心”,消费升级的动力便会源源不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这张写满诚意的“邕城请柬”,正邀请更多人走进来、留下来、爱上她,共同书写城市与消费者双向奔赴的美好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418 作者:常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