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辨障!铁路工匠用点检锤敲出安全乐章

国铁南宁局南宁机务段南宁整备场的股道间翻涌着灼人的热浪,刚结束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牵引任务的DF(东风)4D3273牵引机车缓缓驶入,等待“体检”。

连续多日的酷暑,让整备场变成了巨大的蒸笼。接到整备通知后,整备司机江贤发与机车保养员吕健坤这对搭档迅速前往接车地点,一起将火车头开到整备棚内进行深入的检查。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保障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的安全与正点运行,每次执行任务后,这台火车头都要从越南同登站返回南宁整备场接受仔细检查和维修。

江贤发在检查机车传动轴。通讯员 林高 摄

车头内部,江贤发手持电筒,视线扫过一个个仪表盘,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车底下,吕健坤猫着腰,用点检锤敲击部件,声音格外清脆。这对搭档,一个检查车里头,一个检查车外头,为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的安全保驾护航。

江贤发需先在电气间进行整备工作,检查电机的搭线接头有无破损、电控阀有无漏风等。“国际联运列车,所有的标准比普通列车都要高出一截。”此时,江贤发的制服已被汗水打湿,但他没有停歇,反而一头钻进更令人窒息的动力室开展整备工作。

“动力室,特别是刚跑完长途的列车,里面就像火焰山。”室内温度计指针早已飙过60摄氏度,机器表面温度更甚,有七八十摄氏度。进入动力室不久,江贤发的制服因被汗水浸透而紧贴在身上,随后又被高温烘干,不一会儿再次出汗,如此循环往复,留下了一圈圈白色的汗渍。“我一天要整备四五台机车,一台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意味着江贤发一天有超过6小时是在这高温、狭小、轰鸣的“铁盒子”里度过的。

在江贤发进行车内整备工作的同时,吕健坤正在车底下经历着另一种“烤”验。车底空间狭小,上方是滚烫的车体,下方是发烫的水泥地,犹如一个蒸笼。

“软管无老化龟裂,连接器无破损,车钩摆动灵活。”吕健坤猫着腰,仰着头检查机车下部情况。他手里的点检锤敲过各个部件,每一声都对应着部件不同的状态,声音稍微有些不正常,可能就会影响整台机车的安全。“我们除用眼睛看零件有没有缺漏外,还通过敲击听声音分辨是否存在问题。像这个声音很清脆,说明这个螺丝没有松动或者裂纹,是好的。”吕健坤说,每一次敲打整备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上个月整备时就发现了辅助电机的磨耗异常,如果没有及时检修将会影响机车的辅助性供电。”

11时45分,江贤发、吕健坤完成了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的牵引机车的全部整备工作。暑运期间列车密度大,机车运行频次高,他们只能稍作休息,又将投入下一个机车的整备工作。

17时10分,DF(东风)4D3273牵引机车驶出整备场,前往南宁站执行下一次中越国际联运任务,搭载着旅客平安驶向越南。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495 记者:黎兆齐 通讯员:陆玉荣 林高 张少钦 编辑:孙玥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