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产业结构向新向优 人工智能蓬勃起势

绿城南宁,骄阳似火。比气温更炽热的,是这片沃土上奔涌的发展脉动与蓄积的澎湃动能。步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展示中心,跃动的光影间凝结着500多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来到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涌动着大干快上、加压奋进的热潮;走进科技企业实验室里,创新引擎全速运转,技术突破的星火正在蓄力燎原……这一幅幅火热的场景,正是近年来,南宁市着眼当下、立足长远,主动求变、奋力转型,着力转变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呈现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向新向优、人工智能蓬勃起势的良好态势。

重担在肩,步伐愈坚。今日之南宁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市上下更加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推动首府经济加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扎稳打、阔步前行。

产业向“实”

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在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申龙)的厂区里,一辆辆“南宁造”新能源客车整齐排列,等待着经过严格的检测后投入市场,并“驶”向国际市场。“目前我们与沙特、泰国等传统市场持续深化合作,积极开拓菲律宾、尼泊尔、南美地区等海外新兴市场,为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广西申龙相关负责人说。

alt

广西申龙生产的新能源客车整装待发。 记者 韦静 摄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广西申龙成了广西区内唯一同时拥有传统能源客车、新能源客车(包含氢燃料电池客车)和新能源货车等3种商用车整车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了整车销量强势攀升,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彰显出其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成为“南宁制造”昂首前行的生动缩影。

alt

广西申龙新能源客车正在生产中。 记者 韦静 摄

近年来,南宁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集中政策和资源要素稳增长、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提质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南宁市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6%,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和拉动力均创6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2%,“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0.1个百分点……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透过数字看质量,凸显出近年来南宁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后劲不断积蓄,有力推动了首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南宁市还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定人定责、全过程跟进、全流程保障、全方位服务,推动和泰氧化铝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太阳纸业二期、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等项目加快推进,远景先进装备、梅轮电梯等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总量保持全区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8%,有力印证了南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布局未来的长远目光。

发展向“新”

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近期公布的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榜单上,南宁企业及市属科研单位牵头或参与的64项科技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这无疑是南宁科技创新实力的有力见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南宁正以昂扬姿态全力奔跑——

走进南宁各大科技企业实验室与车间,创新活力扑面而来:半导体实验室里精密仪器昼夜运转,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灵动起舞,跨境集装箱满载“南宁智造”驶向东盟市场。“上半年,公司发展态势良好,产值保持稳健增长。我们将按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成全年产值目标。”南宁变格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荣如是说。

alt

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在生产中。 记者 叶子榕 摄

“上半年,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达15%以上。基于现有订单情况,下半年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产值持续高速增长!”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强表示,将持续加大产品迭代投入,确保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024年,南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总数突破73亿元,同比增长12.3%,经费总额和增加值连续3年居全区第一;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71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1500家。今年上半年,南宁创新版图持续扩容:241家企业成功进入2025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认定3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865项,成交额达70.82亿元……从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到创新成果的加速涌现,凸显出近年来南宁市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愈发优化、科技发展能级不断跃升。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如今,南宁正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未来向“智”

打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alt

南A中心展示中心。记者 叶子榕 摄

6月30日,南A中心展示中心投入试运营。从蓝图到落地,这座AI地标用了近三个月便竣工建成。惊人的“南宁速度”背后,是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争分夺秒抢机遇、实干担当促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项目审批到要素保障,全市各级干部靠前服务、协同攻坚,展现了服务产业发展的高效率与硬作风。这股实干为先的精气神,正是南宁抢抓AI新赛道、打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底气所在,也点燃了全市上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热情。

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城市,近年来,南宁市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用好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加快建设南A中心,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进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首府南宁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一颗颗智慧的种子,正在实干浇灌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南宁市出台支持南A中心高质量发展22条政策及申报导引,支持数据治理开放、模型应用、深化东盟合作、算力基建,并简化兑现流程。截至7月30日,南A中心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其中39个已落地,深度在谈项目43个。

“南宁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和南A中心的创新平台令人振奋,这些资源将助力跨境电商企业优化运营、提升创新能力。”越南Vela集团副董事长陆艳华对于南A中心充满期待,希望能在南宁探寻更多的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南宁经济,既看当前之“形”,也看长远之“势”,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在砥砺奋进、保持韧性中提振信心决心、积厚发展动力,用实干实绩实效谱写首府高质量发展更加绚丽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72 图片:叶子榕 记者:韦静 冯梓剑 廖欣 编辑:罗竹君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