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这位掌管文运的星神,与文昌神一同受到读书人的深深敬仰。在古代,几乎每一座城镇都矗立着魁星楼或魁星阁,象征着人们对学问和功名的渴望。因为“魁”字又寓意着“鬼”抢“斗”的场景,魁星的形象也被生动地描绘成张牙舞爪的模样。传说中,他的那支笔专用于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名字被点中,文运与官运便会随之而来。因此,在科举时代,读书人们将魁星视若神明,渴望得到他的青睐。
农历七月初七,这个被称为“魁星生日”的日子,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魁星,被誉为“文曲星”,是读书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祇。在闽东地区,人们对魁星的崇敬甚至超过了孔子,七夕节成为了他们祭拜魁星的日子。
传说中,魁星生前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最终愤而投河自尽。然而,奇迹的是,他被鳖鱼所救,升天成为了魁星。自此,他便肩负起了左右文人命运的重任。每逢七夕,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拜魁星”仪式,期望得到他的庇佑,从而在科举道路上顺利前行。
仪式通常在月光下进行,与拜织女的习俗颇为相似。人们在家中阳台下摆好神案,献上净水、香炉、蜡纸、香花、香茶以及水果干果等供品,然后虔诚地对着魁星的画像或牌位叩拜,默念魁星宝诰,以期获得他的庇护与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