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南宁两项目获全国测绘大奖

“盼了这么多年,‘红本本’终于拿到手了!”近日,南宁市西乡塘区一老旧小区的居民们喜笑颜开,困扰他们多年的不动产登记问题得到解决。这得益于“南宁市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现状调查项目”在民生一线的落地。在202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金奖,“南宁市遏制违法乱占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项目”获铜奖。

系统摸排 旧材料化成了“暖心证”

该老旧小区建于20多年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整个小区300多户居民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成为压在群众心头的重担。

为解决这一难题,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启动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现状调查项目,对全市问题楼盘展开系统性摸排。项目以“为民解忧”为宗旨,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整合房屋、规划、土地等长期闲置信息。借助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以无人机航拍精准还原老旧小区真实布局,以卫星定位准确测量楼栋位置与面积,通过数据库系统为每个楼盘建立“病历档案”,逐一记录产权、手续等“病因”。

在项目中,工作人员携带设备跑遍城区,逐片逐栋核验,将陈旧档案与实际状况一一比对,最终完成庞杂信息的数字化入库。这相当于为城市做了一次全面的“房产体检”,不仅摸清了遗留问题底数,更为近万户家庭打通了办证通道。更重要的是,项目探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诊疗模式”,通过部门联动、容缺受理等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如今,一摞摞曾经“棘手”的旧材料,已化作居民手中沉甸甸的“暖心证”。

“天眼”巡护 耕地有了24小时“保镖”

在耕地日常巡护中,南宁市有一双“天眼”,这便是“南宁市遏制违法乱占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项目”的核心支撑。

去年,有人企图在南宁市邕宁区一处耕地上违建仓库,砖墙刚砌起半米高,就被南宁市自然资源局的“空中巡查员”——无人机实时监测发现。执法人员迅速介入,违法行为被及时制止。

该项目将全市耕地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对粮食主产区等“高风险区”开展无人机定期航拍巡查,借助人工智能自动比对前后影像,掌握违法搭建、堆料等异常动静。一旦发现疑点,工作人员便手持便携设备迅速赶赴现场拍照取证、录入上传。从发现到核实、处置,实现全程高效闭环。

如今,随着这套“智慧防线”搭建起来,南宁市耕地像有了24小时“保镖”,平时想打耕地“主意”的人再也不敢轻易动手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462 记者:黎兆齐 通讯员:周培荣 实习生:王争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