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反诈!警方提醒:警惕这两类骗局

随着开学临近,各类针对师生及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进入高发期。8月29日,南宁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结合外地骗局,发布反诈提醒,曝光“冒充老师收费”“助学金类诈骗”两大常见骗局,详解作案手法与防范要点,守护师生家长财产安全。

“班主任紧急通知:需缴纳新学期教辅资料费,扫码转账,1小时内完成,逾期影响订书!”家长在孩子的班级群收到此类消息,并看到群内多人回复“已转”,便未电话核实直接扫码付款,事后与班主任沟通才发现被骗。

据南宁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苏圣童介绍,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会先伪装成家长混入班级群,盗用班主任头像与昵称发布虚假收费信息,再用“限时缴费”“逾期影响”等话术制造紧迫感,同时用多个小号在群内假意回复“已转”烘托氛围,诱骗家长上当。

另一类容易高发的骗局则瞄准学生群体。有学生接到自称“教育局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能准确说出学生个人信息,以“可申领助学金”为诱饵,要求先缴纳“审核手续费”,并索要银行卡号与短信验证码。部分学生因急于获得补助,按要求转账并提供敏感信息,后续却迟迟未收到助学金,再拨打电话时已无法接通,联系学校后才知晓并无此类申领流程。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信息,利用学生对助学金政策的不熟悉设局,“手续费”是典型诈骗幌子。

【警方提醒】

当接到缴费、转账或助学金申领通知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与老师、学校、教育局等官方机构核实,切勿轻信陌生来电、班级群或短信中的非官方信息。不要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避免在不明网站或链接中填写个人信息,助学金申领无“手续费”等前置收费要求。 若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开学季诈骗手段多样,关键在于提高警惕,不贪图小利,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3 记者:韦薇 通讯员:石征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