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中西南治未病优势专科跨专业协同发展联盟成立。(主办方供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新机制,8月30日,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主办的“泛中西南治未病优势专科跨专业协同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在南宁隆重举行。来自国内24个省(区、市)的135家单位及境外机构的代表、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及中医药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绘就新蓝图。
成立大会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桂雄斌介绍了医院作为国家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的成效,表示联盟将打造“医、教、研、管、产”五位一体的协同平台,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并为联盟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表示,联盟将依托“四象脾土和五脏”理论创新和“五行十态体质”等研究成果,推动区域多中心临床协作、防治网络构建和服务模式升级,为中医药治未病事业注入新动能。
《“五行十态体质”体系构建及其体病相关的多维研究报告》发布。(主办方供图)
学术交流会上名家云集,思想碰撞的火花频现。国医大师杨震、王晞星和一批岐黄学者依次登台,分别从《中医思维》《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论述、名医经验挖掘、糖脂代谢病系统诊疗、循证科学转化、经方应用、老年共病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心得,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与知识的饕餮盛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郑建强教授的分享,更是开启了联盟国际视野与合作的窗口。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杨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五行十态体质”体系构建及其体病相关的多维研究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根基,深度融合天干地支推演、人工智能与红外热成像技术,首次构建了“气运-体质-病证”相关联的动态辨证体系,实现了体质研究从静态分类向多维动态靶向研判的重大跨越。
据悉,未来,联盟将以体质研究为抓手,以慢病防控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覆盖广泛、高效协同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助力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