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生军抗战记忆追寻 红土地上传来历史回响

庄严肃穆的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广西学生军抗日史料陈列室内陈列的广西学生军抗战史老照片。

青山巍巍,丰碑矗立。血色青春,永不褪色。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一片充满抗战记忆的红土地。

每年,莘莘学子都怀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青春的思考,走进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来到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青春无悔:学生投笔从戎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在1936年至1938年组建过3届学生军。

1936年6月,第一届广西学生军投身抗日救国宣传,不久后解散。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广西出兵前线,10月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组建,280多名青年奔赴前线配合正规军开展战地宣传和服务工作,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为保卫广西,抵御日军入侵,加强抗日救亡宣传,支援和配合前线作战,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开始招收。八桂大地上的学子掀起参加广西学生军的热潮,有的学校是全班报名,有的学校报名学生超过在校生数量一半,如当时的横县中学,全校有三四百名学生,报名的过半,录取100多人,后来编成一个中队。

据统计,报名参加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的学生达19000多人,后经过文化考试及体格检查,录取了4000多人,编成3个团,包括3个女生队。学生军中主要是中学生,还有少数大学生等。他们当中,有广西本地人,有外省来的,还有华侨。

1939年4月,第三届广西学生军训练结束后,分别赶赴广西各城乡,深入山区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们深入群众,串联访问,帮助干农活。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揭露和控诉日军的暴行,披露沦陷区和战区人民的苦难,宣传全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及广西面临日军入侵的危急情况等。这是参加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届广西学生军。

烽火淬炼:战火改写青春

广西学生军成立之时,中共广西党组织密切关注,广西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的省工委积极动员和派遣共产党员参加学生军,起到骨干核心作用,保证广西学生军的进步方向,以推动桂系当局坚持抗战斗争。

招收广西学生军的布告一公布,中共广西党组织就派出党员、动员积极分子报名参加。据统计,第三届广西学生军32个中队中的26个有共产党员,大部分都担任班长。

1939年冬,桂南会战爆发后,广西学生军积极投入战地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军配合地方政府,组织民工破坏日军运输线400余次,代军队筹集军粮10万余斤,转送伤员1000余人次。据《救亡日报》报道,1939年12月1日,学生军配合中国军队向日军宿营地发起夜袭,歼敌近百名。桂南会战期间,学生军独立或配合正规军及游击队对日作战130余次,10多名学生军战士牺牲。

“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活动覆盖65个县,功绩显著。”广西团校原党委副书记、原广西青年运动史研究室主任龙润忠说。据记载,在宣传抗日救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出版了《突击》《曙光报》等报刊300多种,开展大量演讲、演剧等宣传活动,建立文化室、书报社500余处等。

精神永续:跨越时空对话

在苍翠环抱中,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在青秀山帽子岭上。近日,广西师范大学红心筑梦团队来到纪念碑前,仿佛跨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广西学生军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在那个年代,青年学子用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步入纪念碑旁的广西学生军抗日史料陈列室,时光仿佛在此刻凝固,静卧的旧军装、锈蚀的手榴弹、泛黄的报刊无声诉说着往事。16岁战士甘宗容的英勇事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执行对日军唱劝降歌的任务时,队长交给她两枚手榴弹,嘱咐‘一枚歼敌,一枚在万不得已时留给自己’。炮火轰鸣中,她数次晕倒又醒来,始终坚守阵地,直到完成任务……”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讲解员蒙元嘉说道。

作为参加过两届广西学生军的“笔杆子”,吴洪宁能写诗、会编歌,他的手写笔记和家书成为那段战火的无声证言。其子吴力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轻抚泛黄的纸页,念起父亲在1938年写的家书:“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战争已经超过一年了,而我抛开你们跑上民族解放战斗的战场也即将满一年……”朴实的文字穿越时空而来,震撼人心。

夕阳西下,纪念碑前的石阶被磨得发亮,山风拂过,松涛阵阵,仿佛在回应着那首传唱至今的《广西学生军军歌》:“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钢铁的一群……”

历史渐行渐远,精神历久弥新。这片红土地上的青春回响,依然在激荡着新时代青年的思绪:当国家需要时,我们要像前辈那样,义无反顾地交出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682 图片:潘浩 记者:周小燕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