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刘圩镇:代表“铁肩”护平安 乡村道路畅民心

乡村道路连着民心,关乎平安。今年以来,青秀区刘圩镇人大立足职能,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冲锋在前,以“接地气”的宣传、实打实的联动、硬碰硬的整改,为乡村交通安全撑起“保护伞”,让每一条乡间路都成为群众的“放心路”。

乡音传安全,道理讲进心坎里。“大爷,三轮车载人危险得很!这路弯多车杂,万一出事,家里人咋安心?”在禄强村的小路上,镇人大代表黄以旦拉住违规载人的村民,用土话暖心劝说。

针对村民出行习惯,镇人大联合交警、派出所等部门,把宣传桌搬到村里,设在人群聚集点。代表们与工作人员一道带着宣传手册走村串户,结合本地交通事故案例,用方言拆解“不戴头盔=拿脑袋开玩笑”“农用车载人=玩命”等道理,重点讲清疲劳驾驶、违规载货的严重后果。截至目前,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覆盖全镇15个村(社区),走访农户70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受益群众12000余人次。“出门守规矩,平安才到家”的理念慢慢融进了村民的日常。

联动疏堵点,劝导守好平安线。“圩日人挤车多,占道经营、乱停车太吓人!”这曾是群众对刘圩镇农贸市场的顾虑。如今,每逢集市,人大代表们便会准时“上岗”,和交通安全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道疏堵保畅。

“骑摩托戴头盔,就像给脑袋加道‘保险’!”“电动车逆行,险过走悬崖!”代表们对着违规群众耐心劝导,把“一盔一带”的重要性讲得明明白白,还盯着商户挪开占道摊位、督促车主规范停车。今年以来,现场纠正了200余起不文明交通行为,曾经乱糟糟的集市路口,如今变得井然有序。

整改除隐患,道路换了“安心颜”。“以前路窄弯急,会车时心都提到嗓子眼,路口连个标识都没有!”村民玉大叔的话,道出了不少人对乡村道路的旧记忆。而现在,拓宽的路面、醒目的警示标志、扎实的减速带,让他打心底里踏实。

变化的背后,是代表们的“较真劲”。在国道325那度村路口巡查时,代表们发现这里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却没有防护设施,当即把问题向上反映,在镇人大的督促推动下,镇里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问题很快得到了整改。如今,多个重点路段添了交通标志标线,危险处装了防护栏,曾经的“操心路”,成了群众的“放心路”。

“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是代表的本分!”刘圩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建立“代表+交警+村干部”联动机制,让安全宣传、隐患排查常态化,用人大担当护好每一条乡村路,守住每一个幸福家。(通讯员 黎爱玲)

阅读量:429 编辑:庞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