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从“新时尚”到“新风尚”的蜕变之旅

五年来,青秀区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机制构建到设施完善,从城市到农村,从强制规范到自觉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青秀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之路。让我们一起回顾青秀区这五年的蝶变历程,感受垃圾分类带来的绿色变革。

机制先行:五级联动筑牢制度根基

五年来,青秀区不断织密制度保障网,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组织、街镇落实、社区实施、小区执行”的五级联动责任体系。从2021年不断完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机制,到成立各街道、开发区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的6个工作组,责任链条持续拧紧。创新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通过日检查、月考评、季度和年终综合考评的“组合拳”,将分类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形成“以评促改、奖优罚劣”的良性循环。针对农村地区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从南阳镇试点到四镇全覆盖,构建起“户分类、坡收集、公司清运”的农村分类模式,让绿色理念扎根千家万户。

设施升级:从“有处投”到“投得好”跨越

从垃圾桶到智能屋,从零散投放点到标准化投放箱,青秀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在五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3年青秀区刘圩镇槐里村那止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营造。

  • 硬件投入持续加码

采购各类分类垃圾桶1.5万余个,建设密闭投放厢(房)442个,垃圾分类标识贴覆盖12万余处,让居民分类投放更便捷。

大自然花园住宅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

  • 智能设备崭露头角

2022年起引入智能回收屋,在盛天茗城等小区实现可回收物“投放-称重-兑奖”一体化,累计回收可回收物超270吨,让分类“有实惠”更“有动力”。

  • 农村设施全面覆盖

建成村级分类投放亭182个,垃圾中转站实现四镇全覆盖,自然坡投放亭覆盖率达100%,让垃圾分类在乡村“落地生根”。

2022年南阳镇南阳村坛桑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亭。

全域推进:从“示范点”到“一片红”的扩散

青秀区以“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思路,让分类示范变成“风景”。

  • 城市示范集群涌现

打造出盛天茗城、保利·领秀前城等20余个示范小区,民主路小学青环校区等10个垃圾分类示范公共机构,飞凤市场、凤岭客运站等4个垃圾分类示范企业,形成“一路一示范、一片一特色”的格局。

  • 农村示范遍地开花

从南阳镇试点到伶俐镇望齐村赤城坡等14个农村示范村(坡),通过“可降解垃圾堆肥、可回收物定期收”的模式,让垃圾分类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 公共机构带头先行

青秀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津头街道办等20余个机关单位率先垂范,会展航洋城等商圈形成“商户带头、顾客参与”的良好氛围,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共治共享: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转变

五年来,青秀区通过宣传引导、执法保障、志愿参与,让分类变成居民自我“习惯”。

宣传矩阵全覆盖

与南宁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垃圾分类 青秀在行动”等专栏,开展主题活动超500场,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30余万人次参与,让分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青秀区新竹街道东葛路社区开展“垃圾分类齐参与,低碳新时尚”主题宣传活动。

2025年5月28日上午,屯里社区联合南宁市乡村振兴集团、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屯里便民市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党建+分类”显活力

组建1611名督导员、1109名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员包户、管家上门、保洁督导”的模式,实现“手把手教分类”。

中山街道新兴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小区内开展桶边督导工作。

  • 执法护航促规范

专项执法队伍累计出动2.3万人次,开展检查6287次,纠正违法行为4371起,通过“教育-整改-处罚”的柔性执法,让分类规则深入人心。

成效彰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

五年耕耘,青秀区垃圾分类交出亮眼答卷——垃圾分类知晓率从原本不足60%提升至95%以上,正确投放率逐年提升;建成邕江北岸公园、飞凤市场等10余个宣传阵地;厨余垃圾收运量从2021年的日均19吨增长到2024年的30吨,分出率成效显著。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青秀文明的新标识。下一步,青秀区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精心描绘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邕江北岸公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阅读量:88 编辑:庞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