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嘀”的一声轻响,单元门前的电梯应声开启。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宿舍区,退休老人崔大姐拎着沉甸甸的西瓜与大米步入电梯,几十秒后安稳抵达四楼的家门口。“我们使用电梯3年了,电梯运行稳当又安静,对我们老人来说十分便利。”这是青秀区解决群众“上下楼”这一“关键小事”的缩影。
近年来,青秀区依托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两级联审等机制,有效凝聚加梯共识,推动成片连片加梯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青秀区受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项目1149个,惠及5.5万户居民。
近日,记者走访青秀区已加装电梯的社区,探寻加装电梯、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一键加梯”:从想装到装好
位于青秀区金浦三支路3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宿舍区,于2002年建成,共有8个单元89户。目前,8个单元已全部加装了电梯。
“我们小区退休职工多,加装电梯时,安全、舒适、便捷是我们考量的重点之一。”莫良辉是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小区加梯办主任,同时又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装处总工程师,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带领小区热心业主多次实地勘察、测量,定制加梯方案。针对一楼住户担忧加梯挡道、遮光等问题,他多次与电梯公司沟通,最大限度降低影响。“我们小区加梯时,每台电梯有20万元的补贴,大大减轻了业主的负担。”莫良辉说。
治理破局:化分歧达共识
加装电梯并非全是掌声,“装与不装”的争议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高层住户、老年住户认为,电梯既方便出行,又提升小区品质和房产价值,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但低层住户顾虑较多,争议由此产生。
凤岭雅苑小区11栋1单元共有14户业主,其中50—70岁的业主加梯需求十分迫切。也有部分业主认为,“爬几步楼梯就到家了,何必劳民伤财?”“楼前添个‘大家伙’,既挡道又影响采光。”……诸多顾虑,成为横亘在邻里间的沟通障碍,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
为破解这个难题,该小区秉承“业主自愿,政府引导,多方合力,能改尽改”的原则,在青秀区加梯办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同意加梯!业主、施工单位现场签署协议,有效破解了协商无法推进的窘境。
“两驾马车”:发力驱动加梯提速
青秀区加梯申报及补助发放工作“两驾马车”齐头并进,为进一步推动青秀区既有住宅加梯工作取得实效夯实根基。截至目前,已完成280个补贴申报项目的补贴审核工作,累计审核申报补助资金4093.5万元,占全市累计申报补助资金数额约69%。
青秀区通过创建“街道社区搭台,居民共商共议,专家答疑解惑”的沟通平台,召开加梯群众意见征询会、调解会等,积极化解加梯群众矛盾分歧。青秀区加梯办依托各类矛盾化解平台,邀请法律、电梯等领域专业人士参与矛盾化解,逐一破解加梯难点问题。
从2020年批准第一台加装电梯起,经过5年实践探索、改革创新、建章立制、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截至今年6月30日,青秀区受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项目达1149个,占全市申报总量约78%,预计上述申报电梯项目全部建成后受益居民5.5万户。加梯申报总量中,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项目751个,占全市竣工工程量70%;通过联审进入施工阶段项目307个,占全市在建工程量约77%;正在审批项目91个,约占全市存量待审批项目86%。